健康養身★張上淳證實新冠增加血栓風險 武漢再傳疫情缺乏群體免疫恐成關鍵

張上淳證實新冠增加血栓風險 武漢再傳疫情缺乏群體免疫恐成關鍵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可能增加血管栓塞機會!全球陸續傳出案例,今(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台灣1名新冠患者曾經解隔離出院,但隨後因中風再次住院,再次接回呼吸器治療。然而台灣高齡新冠患者不多,是否因新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張上淳強調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


張上淳表示,因中風再次住院病患年約70多歲,目前仍在醫院治療,台灣類似案例不多,440例患者中大概僅2例有類似情況。陸續有相關資料出來,新冠肺炎可能增加血液血栓風險,提高腦中風危險,但台灣新冠肺炎中高年紀患者不多,慢性病多是糖尿病與高血壓,比較厲害的心血管疾病個案沒有特別多。


台灣0新冠患者倒數中 陳時中強調有疫苗才能安心


台灣再臨新冠無確診,目前僅剩32位患者仍在治療,距離台灣無病患距離不遠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要真正安心仍然要靠疫苗與藥物,才能將危害減到最低。上午前往醫藥與生技公司訪查,相關產能與產線都有整備,但未來疫苗要能上市,先需通過臨床試驗,可能仍有一段路要走。


張上淳也補充,包含美國與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在研發新冠藥物,但實際效果必須等待臨床試驗才會知道,疫苗目前也有1百種以上正在開發,目前約有10多種正在臨床試驗,某1間藥廠第1期實驗效果還不錯,目前有幾間公司產品在短期內,或許能夠看到發展上的好成果。


武漢疑似有第2波疫情 沒有集體免疫恐是原因


封城國家雖然陸續解封,但法國傳剛解封就有群聚,同時中國武漢展開全城核酸檢驗,似乎有再次社區疫情的跡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1月23日武漢有1波很大的流行,根據大陸官方數據約有5至6萬人感染,但武漢有1千多萬人,按照目前研究數據,群體要有55%才會有群體免疫力。


莊人祥解釋,不僅中國武漢有第2波疫情,大部分封城國家,雖都能有效降低疾病擴散,但慢慢解封後,在沒有群體免疫力狀態下,個案就可能漸漸再出現,導致相互感染風險上升。因此針對解封國家是否開放邊境,必須考量社區有無2次疫情風險,再來通盤檢討相關措施。


雖然台灣新冠病例非常少,但解隔離出院有沒有「復陽」風險,導致社區擴散的危險?張上淳再次強調,台灣採用3採陰才能解隔離,相對世界標準更嚴格,並且2採陰再度陽性患者,大多數也培養不出病毒,傳染給別人風險很低,台灣之前也有幾例復陽個案,回家接觸到家人,也沒有傳染出去,之後也都3採陰出院。


更多NOW健康報導
5強疫苗競賽 莫德納有望勝出最快明年獲准使用
小傷口也可能致命 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恐引發敗血症亡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鳳凰颱風挾帶豐沛雨量襲台,造成各縣市部分地區道路積水。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務必加強環境整頓,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好「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雖然本土登革熱疫情集中於高雄地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上班族工作忙碌、壓力大,時常趕著上班沒吃早餐,工作一忙,中餐到了下午2、3時才吃,下班帶著疲倦的身體回家沒食慾,晚餐也就隨便吃。醫師指出,生活壓力大、三餐飲食不規律,容易引起腸胃道問題,包括腹脹、腹痛,甚至出現便秘。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門診常有許多年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有些人可以了解他人說話,但表達能力卻受損;也有些人不能了解別人談話,但可以說話;還有一部分是表達及了解語言的能力皆受損,主要傷在大腦優勢半球的整個區域。以上都稱為失語症。耕莘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佩岑指出,失語症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只要腦部受損會病變,都有可能產生,導致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運動的好處很多,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從事適當的運動可以降低血壓,有助於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不過,醫師提醒,健身、重量訓練等不適合患者,過度從事恐導致心臟負荷加重,造成血壓上升,建議從事緩和性質的有氧運動為主。要降低高血壓,除了透過規律服藥、飲食控制外,加上從事適當、適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