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影像檢查誤判率 最高竟可達四成!

影像檢查誤判率 最高竟可達四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全球統計,在醫療檢查過程中,因為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的比例,最高竟可達40%;也就是說,當我們到醫院做影像檢查時,醫師判讀影像錯誤的機會,每100人中就可能出現40位!這麼高的錯誤比例,患者能安心嗎? 

腦中有白點 擔心罹癌徹夜難眠

一名年近30歲的林小姐表示,日前因為常發生不明原因的偏頭痛,經過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後,醫師發現她的腦部有些微白點;雖然告訴她這些白點應該暫時沒有關係,但腦部發現白點的事實,仍然困擾著林小姐,擔心自己是否罹癌而徹夜難眠。

後來,經過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後,專科醫師向她說明,腦部的白點其實只是腦部血管與週邊組織的縫隙,並詳細解釋造成頭痛的成因,可能是心理壓力或內分泌失調等因素,這才解除林小姐一直以來的困擾與擔憂。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檢查影像若發現異狀時切勿驚慌,建議可再讓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除了能夠及早瞭解真正病因,也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及煩惱。 

影像判讀錯誤 比例最高竟可達40%

因為健康意識的抬頭,愈來愈多人會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檢查儀器的進步,讓健康檢查的流程日趨簡單方便,但後續的影像判讀卻不容易。池永昌醫師說明,根據全球統計,醫療院所判讀影像錯誤的比例為7~40%不等,發生這樣的原因不難推測,大多因為不是由影像診斷專科醫師來判讀影像報告,因此發生錯誤的比例當然不低;若第一步的影像報告就判讀錯誤,更遑論後續的治療方式是否正確。

避免影像判讀錯誤 建議尋求第二方客觀意見 

池醫師表示,為避免因為醫學影像判讀錯誤而深受其擾,若病情須開刀治療、看診醫師為非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或醫師間意見相佐時,都建議患者可以找尋第二方的客觀意見,以影像判讀的專科醫師尤佳,除了可避免影像判讀錯誤,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或不妥當的治療方式,也可讓患者本身感到安心。 

最後,池醫師說明,台灣的醫師其實很優秀,但因台灣健保制度的關係,使得每次醫病關係變得很匆促,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保不會出現錯誤判讀的可能;為了避免影像判讀錯誤,國外很早就盛行患者利用網路請醫師二次判讀影像。目前台灣也有二次判讀的專門機構,建議有影像判讀需求的民眾,可利用網路獲得國內外影像診斷專科醫師的資源,一來可以得到中立的第三方意見,二來也能降低心中的恐懼,避免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5歲從事零售業的姚小姐,因為業績壓力大,心情不好就靠吃「減壓」,櫃子翻開也是滿滿的零食,毫不忌口,加上因為討厭流汗,所以也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重一度飆高至90公斤,BMI高達35,兩年前淋浴時發現乳房有不明腫塊,經醫師診斷為二期乳癌,所幸在丈夫支持下,積極接受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日流感延燒,許多民眾出現咳嗽、喉嚨痛、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甚至有部分民眾咳到眼睛出血,眼白部分出現血紅的一片。眼科醫師表示,此狀況為結膜下出血,建議民眾遇到此狀況別驚慌,因為結膜下出血一般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通常會在1~2週內自行吸收。 微血管破裂造成...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冷半夜莫名胸痛,可別輕忽,當心恐奪命!一名32歲的謝先生,平日有運動的習慣,也喜歡打球,2年多前半夜於床上急性胸、背痛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攝影診斷出胸主動脈剝離及高血壓,在藥物治療控制血壓後症狀緩解,惟後續檢查發現左腎上腺腫瘤,其高血壓就是因為腫瘤過度分泌荷爾蒙─...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持續發燒!新北市自104年10月迄今,共出現128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相較103年同期22例,人數倍增近6倍,且105年第4週起即呈現較劇烈之增幅,由之前每週新增零星個案,到4~7週分別新增17、30、25及19例,顯見疫情仍未降溫。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切勿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