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影/「做夢」是情緒排毒,可以提升睡眠品質?!睡眠博士:深層睡眠,才能改善睡眠品質!

做夢,是一種情緒排毒,也可以提升睡眠品質

幾乎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有些人的夢境精彩,甚至會像連續劇接連好幾個晚上輪番播映。也有人,雖然每天睡超過8小時,但整晚都在做夢,睡醒後感覺好像跑了一場超級馬拉松,愈睡愈累。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反映了我們日常所遇到的問題,包括煩惱,都會透過夢來化解。

對某些心理學家來說,有些夢,就像一種夜間本來就會發生的心理治療。生活裡的難受,與本來就有的記憶混合攪拌。混合再混合,情緒上的衝突和壓力也就被沖淡,不那麼強烈了。他們也認為,快速動眼睡眠(REM)是一種調控情緒的睡眠,讓我們在整合記憶時,同時清除裡頭所含的情緒。

影/「做夢」是情緒排毒,可以提升睡眠品質?!睡眠博士:深層睡眠,才能改善睡眠品質!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對某些心理學家來說,有些夢讓情緒上的衝突和壓力也就被沖淡,不那麼強烈。

 

而因為定出DNA結構得到諾貝爾獎的克里克(Francis Crick),透過電腦運算的模擬,建立了一套他自己的夢的理論。他認為腦部透過學習累積了太多資訊,自然要有一個清理的程序。在這個清理程序中,腦想要刪除的連結和資訊,就變成了夢。從這個角度來說,夢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只是正常腦部作用的副產品。夢見,好像是為了要忘記。

綜合上面的論述,睡覺時做夢是一種減輕焦慮的方法,幫助我們整合,面對生命的不均衡、緩解恐懼。此外,夢沒有更深的意義。楊定一博士認為,「反倒是只有在無夢的深睡,一個人才可以直接放鬆,得到最大的休息。」

 

當身體所有功能同步運作,身心達到一致的頻率,才是徹底的放鬆休息

「腦部預設系統」是一種自動運作的機制,隨時都在隨機地產生念頭、反射各種習慣和本能反應。在這種運作下,腦部沒有辦法真正休息。

楊博士在《好睡》書中提到,從休息的深度來看,其實是快速動眼睡眠(non-REM)比較重要。尤其,是透過深沉甚至沒有夢的睡眠,我們才可以得到徹底的休息,甚至讓身心自然療癒。

影/「做夢」是情緒排毒,可以提升睡眠品質?!睡眠博士:深層睡眠,才能改善睡眠品質!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我們常說的一夜好睡,除了看深睡夠不夠,也要看深睡和快速動眼睡眠的比例是否適當。

 

我們常說的一夜好睡,除了看深睡夠不夠,也要看深睡和快速動眼睡眠的比例是否適當。如果多半都是易醒的淺睡,或睡眠總是被打斷,會影響我們的深睡時間,而讓我們覺得累,情緒不穩定。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眠現象。

在深睡中,腦波變慢的同時,波幅也變大了。就好像原本零星發射的神經元,組合成了整體。這個整體沉穩地一同呼吸,一起波動。另一方面,在這種深睡中,身體的代謝、血液循環和呼吸的波動也都降到最低。

當身體的運作步調慢下來、而且同步時,才能讓頭腦和身體得到最大的休息和充電。假如一個人長期睡眠不足,首先要補回來的,就是這種最深層的睡眠,才能改善睡眠品質。

 

影/「做夢」是情緒排毒,可以提升睡眠品質?!睡眠博士:深層睡眠,才能改善睡眠品質!

(本文摘自天下生活出版整理,內容出自楊定一作品《好睡:新的睡眠科學與醫學》)

 

【更多資訊請上《閱讀好生活-康健出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中廣氣象達人節目專訪 楊定一博士談他的新書好睡

相關推薦

2015 裙襬搖搖LPGA菁英賽將於台灣時間2015年4月24日至27日在舊金山的Lake Merced球場開賽,美國時間21日晚上七點在舊金山市政廳舉行歡迎晚宴,東道主是裙襬搖搖主辦單位與台北駐舊金山經濟文化辦事處,現場冠蓋雲集,加上國際球星群聚一堂,十分熱鬧,彷彿台灣人在舊金山主辦一場世紀高球喜...

閱讀詳情 »

球友史美耀揮桿動作球友揮桿分析史姓球友在下桿時會有outside in的情形,以及右肩向外推擠、右手提早用力的情形產生;此外,在揮桿時會出現「撈擠」的動作。所謂「撈擠」的動作意思是當右手力量大於左手時,在下桿擊球瞬間會讓右手超過左手。這個動作會導致手腕的彎曲。修正「撈擠」動作的小技巧是,當下桿時身體...

閱讀詳情 »

強力揮桿必要的下半身強力支撐!重心轉移是揮桿的關鍵動作,而在揮桿上每個動作是否「明確」都有跡可循,擊球距離遠的球員都會用身上可以產生力量的肌肉藉此轉換成揮桿速度,那些動作可以判斷用了正確揮桿力量了?本文藉由重心轉移的觀點,解釋揮桿下半身力量的使用,透過「揮桿收桿位置的支撐動作」做檢查,許多距離不足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