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從下背痛到腳底 別輕忽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從下背痛到腳底 別輕忽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的神經、分佈範圍相當廣。從人體腰椎一路往大腿、臀部、小腿等下肢延伸至腳踝。「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受到異常刺激,造成下背部以下至下肢的疼痛症,症狀可能迅速且突然發作,不會是漸進式,一旦發作,可持續數週以上;從腰、下腰處、臀部至下肢,甚至到足跟蹠部,嚴重時恐刺痛、麻木、或腿膝部無力,併發症可能影響腸道或膀胱控制喪失,造成排泄機能異常。

在臨床上,坐骨神經痛指的不是單一部位的疼痛問題,而是用來泛指,腰、臀、腿等人體下肢部位,出現廣泛性疼痛、灼熱感症狀的統稱。常見於中老年患者、懷孕者、患有脊椎腫瘤者、損傷如骨折、感染或炎症造成、經常搬重物、長時間彎腰或久坐、糖尿病病患。網路有謠傳「要改善坐骨神經痛,一定要開刀。」是真的嗎?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
一般保守治療先以消炎止痛劑、肌肉鬆弛劑、維他命B群來治療,並配合復健腰椎牽引,但若沒有明顯效果,就要考慮手術。
● 物理性治療/復建包括症狀改善及手術後復健二種,或是按摩、整脊及瑜珈,有時也能幫助緩解。
● 化學性治療/分為口服藥物或直接注射藥物二種,椎管內注射可迅速降低周圍神經的炎症,因此常用於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口服藥物又分為中藥及西藥,服用解熱止痛和鎮靜劑藥物,如阿斯匹林、水楊酸鈉、魯米那、利眠寧等。雖然制成及原理不全然相同,但效果都是能緩解疼痛。
● 侵入性治療/針灸或外科手術,針灸對坐骨神經痛的緩解有立即改善的效果,且針療後若能緩解疼痛,仍建議用中藥配合治療,以及搭配西醫的復健治療,來達到持續性的治療效果;若是持續而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已影響到行動和排泄功能,醫師將評估外科手術的必要性。

坐骨神經痛未必需開刀 復健、伸展可緩解
根據臨床統計,除了少見的因脊椎滑脫等結構性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外,一般來說,高達80~90%的坐骨神經痛,只要透過適度的復健、伸展治療,矯正過去不當的錯誤姿勢,不需要開刀,也可以得到改善與緩解。

坐骨神經痛是常見的疾病常與腰椎的不當使用有關,造成的結構變形磨損,進而傷害神經,保養的方式就是要善待腰椎,注意姿勢正確,少搬重物、不要翹腳、坐姿端正、避免彎腰駝背、不睡過軟的彈簧床、避免穿高跟鞋、座椅應有適當靠背、不宜久坐及久站。在居家、辦公閒暇之餘,做些有助伸展腰、臀神經、肌肉的伸展操、拉腰、拉單槓、游泳等運動,是不錯的自我保養方式。對於長期因坐骨神經痛而煩惱,且不想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建議可與醫師討論並接受檢查評估,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約為11.8%,推估全國約有227萬名糖尿病病友,每年約以2.5萬名的速度持續增加。面對如此龐大的糖尿病人口,血糖控制十分重要。 藥物、飲食、運動 血糖控制3大因素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藥物、飲食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血壓位居第8名。高血壓無明顯症狀,稍不留意就會為健康帶來永久性傷害,如心臟病、中風、腎衰竭或視網膜病變等。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建議民眾除了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更應該養成天天運動、天天量血壓的習慣。 量血壓4W原則 穩定控制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31歲女性2年前身體檢查出高血壓,以為只是家族遺傳導致,只服用高血壓藥,血壓也控制在正常範圍。數月前開始雙腳無力,一直沒有好轉而就醫,檢查發現血中鉀離子濃度及血中腎素活性偏低,醛固酮濃度則偏高,進一步檢查發現右側腎上腺有2.5公分大腫瘤。進行腹腔鏡手術切除右側...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大腸天生長度比一般人長,年紀越大發生腸扭結機率越高!一名71歲的男性因3天無法解便,腹脹、腹痛掛急診。患者過去曾經便秘,這次腹脹腹痛嚴重,經腹部X光檢查發現可能有腸扭結,經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部位發生腸扭結,為避免反覆發作,切除過長的50公分大腸後,避免日後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