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從大數據到AI,精準醫療跳躍式進化,許多還沒有發現的治療方式都在其中...

【撰文:張殿文】

台灣健保制度建立的資料庫,現今變成全民資產和全球競爭優勢,醫界及學者貢獻功不可沒,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謝邦昌指出,主要是把資料變成「大數據」平台,許多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治療方式都在其中。

從大數據到AI,精準醫療跳躍式進化,許多還沒有發現的治療方式都在其中...

謝邦昌指出,光是健保這20多年來有系統的記錄2千3百萬人的就診狀況,從生育、遺傳到肝病、糖尿病,就足以找出更多有效的治療方式,發展精準醫療,甚至連結其他大數據,創造新的價值平台。

北醫大是台灣第一所設立管理學院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的醫學大學,也推動「健康存摺2.0版」,首度結合健康檢查、人體生物資料庫(bio bank)數據與疾病預測、評估模式,像預測B肝於十年內惡化肝癌的風險,準確率可達八成。

謝邦昌是生物統計博士,總能將冷冰冰的統計表格,化為具有驅動力的模型和方向,他認為台灣在醫療AI領域缺少的不是數據量,而是人才的培育和對數據的應用,若針對全民健保大數據的能量,單獨成立一家上市公司,掛牌後的市值可以創造五到十個台積電!

從大數據到AI,精準醫療跳躍式進化,許多還沒有發現的治療方式都在其中...

台積電能執世界牛耳,主要在於先進製程和客製化服務,成為創新設計的最佳平台,謝邦昌認為,以AI發展和學習,會誕生更多醫療創新模式,而健保數據就是一個大平台,可以發展出更多客製化、更精準的產品,曾打造出台灣第一個大數據中心、前行政院長張善政也同意,台灣若是將台大、長庚、北醫各醫學體系內部大數據整合起來,能解決更多罕見疾病。

醫療大數據還可以和環境、食物、交通等各種大數據結合,進行深度學習,目前礙於個資法及倫理道德的層面,開放與連結仍是發展醫療AI最大的挑戰,但謝邦昌提醒,台灣2千3百萬人口雖然不多,但是擁有這個健保資料庫基礎的,放眼全球只有丹麥,台灣可以成為華人健康研究中心,從健保資料庫發展出來的AI解決方案,更能幫助台灣進一步提升,這也是AI風口下,台灣起飛的大好機會。

 

從大數據到AI,精準醫療跳躍式進化,許多還沒有發現的治療方式都在其中...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數位時代》286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8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爆發,還進入「多點、不明」的社區傳播,讓指揮中心逐步收緊管制,不但已針對八大場所一律要求須打滿三劑疫苗才能消費,連即將登場的媽祖繞境活動也比照辦理,而證明之一的數位疫苗證明,根據衛生福利部今(30)日最新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200萬人申請。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近期「多點、不明」爆發,尤其最新一波燒進全台不少校園,陸續有學生確診導致校園一片急篩停課,讓外界擔憂這一波疫情能否即時圍堵?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今(30)日上午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備詢,不到一小時就突然請假離開,強調「有防疫會議要開」。 立法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影響,這2年大腸直腸癌早期新確診個案數明顯減少!背後原因多是怕疫情不敢到醫院,台北榮總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聖捷說,該院就收治一名57歲婦人,2年前確診大腸直腸癌三期,先後電療、化療再手術切除腫瘤,沒想到後來因為疫情不敢到醫院,沒有定期回診,直到肛門與會陰部「流...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不論是電視廣告或聽親朋好友說吃紅麴、銀杏對身體好,看完介紹之後再想想自己的生活型態,總覺得有需要自我保健?先別急!紅麴、銀杏葉等產品容易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評估就食用,可能產生嚴重後果!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