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從女性發生更年期的年齡 可推敲罹患心臟病風險

從女性發生更年期的年齡 可推敲罹患心臟病風險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表示,女性50歲之前就進入更年期,罹患非致命性心臟病的機率會增加,而且更年期越早風險就越大,研究刊登在《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研究從全球15項研究中分析30多萬名女性的數據,發現在50歲之前就更年期的女性,比50歲之後才更年期的女性,更容易罹患非致命性心臟病,例如心絞痛或是中風。

 

澳洲昆士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資深研究作者Gita Mishra表示,一般更年期大多發生在50歲之後,若是40多歲就更年期,60歲以前罹患非致命性心臟病的風險比較高。

 

Gita Mishra說明,雖然目前為止,提早更年期與非致命性心血管的關係還不明朗,但是吸菸、超重或肥胖以及受教育程度較低,都與更年期提早、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關。

 

研究的負責人昆士蘭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的博士生Dongshan Zhu認為,這個研究提供了1個訊息,醫師可以合作監測和積極管理更年期提早來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因子的機會,早期臨床診斷將有助於改善停經後的整體心血管健康。

 

編輯:陳盈臻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具有聽力障礙50歲女士,因尿路感染反覆就醫都好不了,讓診斷醫師決定影像檢查找原因,結果發現個案左腎有鹿角狀結石。在X光成影上可觀察到,結石影像比較淡,質地可能較鬆,有機會使用體外震波,考慮到個案經濟條件有限也不方便住院,幸好健保專案申請通過也成功治癒。 書田診所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雞排被喻為台灣平民美食代表,經過高溫油炸,吃起來外酥內嫩,不過,最近有網友貼文,指出用來包裝雞排的防油紙袋,含有「全氟烷化合物」,可能滲透到食物,如長期食用,恐有致癌風險。 對此,食藥署表示,全氟類化合物(PFCs)是1種穩定的長碳鏈結構化學物質,長碳鏈端擁有疏水特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今年是口服避孕藥問世60周年,同時也是勵馨基金會青少女懷孕服務20周年,台灣拜耳特別邀請婦產科林靜儀醫師及勵馨基金會共同參與「女性自主避孕座談會」,從醫師門診經驗及青少女非預期懷孕的服務現況進行分享及討論,並共同呼籲青少女應掌握避孕自主權及生育計畫,提升女性社經地位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14日,與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家屬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應落實前次記者會中承諾的不良反應個案之「本土研究」及關懷,並呼籲家長們在施打HPV疫苗前,充份瞭解接種同意書的內涵,接種後若有不良反應,儘快向衛生單位通報。 台灣女人連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