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從生理學談運動疲勞

疲勞是有機體的生理過程,無法維持在一定水準上運作,各器官也不能保持固定的工作能力,其結果是造成作業能力下降的現象。

發生疲勞的原因有能源物質的耗盡、代謝產物在肌肉內堆積、氧氣不足、身體內部環境穩定性失調或破壞、體力或腦力的疲勞等不同的解釋。疲勞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包括有:

一、神經疲勞:又稱心理疲勞,肇因於大腦方面的心理緊張或壓力。

二、身體疲勞:就是肉體疲勞。

三、中樞疲勞: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減低引起的疲勞。

四、末梢疲勞:起於運動神經纖維、肌肉內突觸、肌纖維與肌感覺器的疲勞。 

五、急性疲勞:一次肌肉作業後發生的疲勞。

六、慢性疲勞:長時間精神或身體疲勞的累積。

七、局部疲勞:發生在身體局部位置的疲勞。

八、全身疲勞:全身性運動的疲勞現象。

運動疲勞是運動的結果造成運動能力的下降,有關運動疲勞的因素有能量儲存的消耗、運動強度、運動時間與心理干擾,而評量疲勞的方法有血壓體位元反射、閃光頻率融合、唾液PH值變化與站立測驗等方法。不過,最簡單的方法則是測量運動能力本身。至於克服疲勞之道,在於消除疲勞與恢復體能的措施,攝取抗疲勞物質,以及正確採取減少肌肉作業疲勞等有效方法。

相關推薦

「硬摳摳」一族照過來!工作忙碌、壓力大,長時間久坐辦公室吹冷氣、打電腦,長期的姿勢不良又缺少運動,導致血流速度減緩、血管缺氧、乳酸代謝物和神經廢棄物堆積,容易發生肩頸痠痛的情形,甚至會突發暈眩天旋地轉或昏沉;尤其,邁入更年期的女性上班族,經常抱怨腹部肥胖,像「小腹婆」。有以上困擾該怎麼緩解?不妨在特...

閱讀詳情 »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顧名思義,就是肝細胞內有脂肪堆積。雖然在中醫裡沒有「脂肪肝」這病名,但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終於找到「倒地蜈蚣草」能降低脂肪肝的實證研究,並獲得專利申請,讓中醫研發在台灣再度揚眉吐氣。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指出,脂肪肝是門診常見症狀,初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人都是到了...

閱讀詳情 »

早晨起床,「小弟弟不升旗」、看刺激A片卻完全沒有反應,甚至與另一伴進行魚水之歡時,也像是「軟男」,小心這一些是已罹患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徵兆。尤其,年紀輕輕的「小鮮肉」也不可大意,以為自己不可能是「蒟蒻男」,醫師提醒,有勃起功能障礙要趁早就醫治療,甚至只要服用一顆勃起功能障礙(ED)藥物,就能化解器質...

閱讀詳情 »

退化性關節炎伴隨而來的疼痛不適,不僅讓人難受,更是導致人體行動力打折扣的頭號原因元凶之一!但想要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到底該怎麼做呢?專家表示,適度強化關節韌帶,避免韌帶受傷、鬆弛,是有效維持關節活動穩定度、防止關節軟骨因磨損發炎而退化的保養關鍵。 牽一髮動全身!關節韌帶鬆弛,軟骨易磨損退化釀關節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