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微創血管內栓塞手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成功搶救顱內動脈瘤病患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一名57歲劉姓女病患,突然出現爆炸性頭痛、頭暈、頸部僵硬疼痛,緊急轉診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就醫,到院時意識清楚,但是畏光、反應遲鈍,昏迷指數14分。經神經外科巫智穎醫師評估後,先安排腦部數位血管造影檢查,診斷為動脈瘤破裂引發急性顱內出血,再由巫智穎醫師與神經影像科李喬華醫師共同會診給予治療建議後,家屬決定接受微創血管內動脈瘤栓塞手術,經過李醫師一個多小時的手術後,手術成功。目前病患已經順利出院,意識清楚,恢復良好,手腳活動自如。

微創血管內栓塞手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成功搶救顱內動脈瘤病患
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

李喬華醫師表示,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高,平常不一定會有症狀,像是隱形殺手,一旦破裂造成急性顱內血性,死亡率高達三成,往往還沒來得及送醫就已經死亡;另外會有三成的人可能發生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而最後三成的人才有機會接受治療。

微創血管內栓塞手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成功搶救顱內動脈瘤病患
中為醫學影像科李喬華醫師

這位病患在內頸動脈遠端出現一個小於0.4公分的動脈瘤,一般認為動脈瘤如果小於5mm發生破裂的機會較小,但臨床上遇到破裂的動脈瘤往往小於這個大小,這與動脈瘤的型態與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動脈瘤栓塞屬於微創手術,這位病患我們是從腹股溝附近切開約0.5公分的傷口,使用不同大小的導管,經過主動脈,頸動脈,到達內頸動脈的微小動脈瘤內,釋放數個不同大小的白金線圈進行栓塞,使動脈瘤內的血液凝集,達到止血與預防再破裂的治療效果。

微創血管內栓塞手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成功搶救顱內動脈瘤病患
動脈瘤破裂

巫智穎醫師表示,顱內動脈瘤破裂如果引發急性水腦症,在栓塞之前必須先施行腦室外引流管置放手術,引流血水及監測腦壓。一般顱內動脈瘤的治療,需要評估病人年紀、平時健康情況、有無急性出血、動脈瘤位置、大小及形狀來決定是否手術開顱夾閉或者栓塞手術,需要神經外科及神經影像科醫師通力合作。

微創血管內栓塞手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成功搶救顱內動脈瘤病患
術前術後圖

李喬華醫師表示,一旦動脈瘤破裂,短期內再度破裂的機率高,若是再度發生破裂出血,死亡率高達五成。顱內動脈瘤的發生,到現在仍沒有確定真正的原因,但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是喜歡抽菸喝酒的人是高危險群,若是有家族史動脈瘤的民眾,直系血親也建議檢查評估。因為一般的檢查無法早期發現腦內動脈瘤,往往第一次發現的時候就已經破裂,建議可以透過高階影像健檢,比如說腦部磁共振影像,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外治療過的病患,也建議定期追縱,預防再度復發。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年輕人(12至22歲)即將全面開打BNT疫苗,但打完疫苗之後的28天內,有5大症狀一個也不能輕忽,因為恐是潛在不良反應的心肌炎要命警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13)日提醒,這5大症狀包括:胸痛、心悸、運動耐受不良、暈厥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幼兒園衍生社區大樓群聚本土疫情,又有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3)日公布,該棟大數又有一名住戶案16164確定感染Delta變異株;不過,眾所矚目的「埃及爸」案16160以及台大麻醉護理師案16158兩人,則因為病毒量太...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市報導】後疫情時代,大家要如何安心重啟生活?國父紀念館與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的神氣家族人生智慧寶庫公益講座,昨12(日)日因璨樹颱風改為線上分享—「入秋養肺好過冬」,讓中醫師告訴你秋天可以為自己補甚麼?中醫師呂桓毅分享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有其意義,即使是疾病,背後也有生命的禮物...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手臂系統,院長陳自諒表示,達文西手臂手術系統,透過醫師操作四支機械手臂執行手術,先進的內視鏡與器械手腕設計,靈活度超越了人的手腕,可消弭醫師手的顫動,也提供十倍放大及3D立體視覺效果,尤其,機械手臂可在手術中精準掌控血管和神經,組織切割更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