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導管大突破! 冠心病患新福音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患者逐年遞增;治療上則多以心導管植入心臟支架最為常見。然而,由於傳統金屬異物的植入或多或少都可能造成心血管的傷害與負擔,所幸台灣最近引進可在人體內自行分解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成為冠心症患者一大福音。

心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更是容易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風險,特別是寒流來襲時,更應提高警覺;根據統計,今年2月就有152人猝死,顯見冠心症的危害不容小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方志元醫師表示,冠心症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停經後女性、以及有家族病史的民眾身上。

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上,醫師會視患者情形,決定是否該給予藥物治療、介入性治療〈心導管〉或進行外科繞道手術;過去治療冠心病大多以心導管植入心臟支架最為常見。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黃瑞仁理事長說明,醫界數十年來不斷嘗試發展出可降低人體負擔、同時維持血流暢通的治療方式,因為金屬異物的植入或多或少都可能造成心血管的傷害與負擔,如今「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終於引進。

黃瑞仁理事長進一步說明,「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材質使用可分解的聚乳酸類生物材料,置入一年後可逐漸在體內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讓血管恢復自然狀態、不必擔心血管會再度緊縮狹窄,患者術後發生血栓的機率也明顯降低。且其材質雖軟,但支撐血管、暢通血流的效能與傳統心臟支架相比毫不遜色,特別適合首次接受心導管治療、年紀較輕、症狀較輕微或對金屬敏感的患者。

不過,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效果雖好,卻並非所有冠心症患者都可使用。黃瑞仁理事長提醒,血管鈣化嚴重的患者、以及做過心臟繞道手術、血管較彎曲的患者就不適合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另外,衛福部雖已核准上市使用,但由於健保尚未給付,患者若有需求,仍得自行付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7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孩怎麼健康養?由衛福部次長、前長庚兒童醫院長林奏延,邀集國內上百位專家共同執筆,合著一本育兒百科,內容涵括0至6歲小孩的醫療及教養知識,高達300個育兒疑難雜症、70個嬰幼兒常見疾病,教導新手爸媽正確的育兒知識。林奏延表示,策畫此書的動機,是因女兒懷孕期間,他常上網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4歲的張先生,原本體重高達134公斤,日前不明原因腰痛、微燒,自行吃藥緩解;不料,體重急速下降,4個月內爆瘦50公斤,他以為自己罹癌,檢查卻未發現腫瘤,經過多次轉診檢查,最後在泌尿科才確診,罹患了罕見的黃色肉芽腎盂腎炎。張先生說,起初右側腰部偶爾痠痛,以為是扭到腰不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男人到中年,發現體力已大不如前、心力交瘁、力不從心,有些男人明明才50歲,卻看起來像是隨時可退休,除了外表的早衰外,身體也大病小病不斷。中醫師徐仁德表示,中年男性會出現各種內分泌系統相關疾病,所以應該特別注意作息規律。徐仁德醫師說,邁入中年後,動脈血管也會逐漸硬化,這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日前網路瘋傳懶人美食料理「整個番茄飯」,只要將一顆番茄與米飯,一起加入電鍋蒸煮,待開關跳起、拌一拌,就是一道兼具營養美味的餐點,引起許多民眾紛紛仿效,造成一股手作番茄飯風潮。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番茄經過烹煮可釋出大量茄紅素,是種天然抗氧化劑,可保養皮膚、減壓抗壓、幫助膽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