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律不整傳統治療太「傷心」 光子刀可突破限制

心律不整傳統治療太「傷心」 光子刀可突破限制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目前抑制嚴重心室性心律不整的方法主要是依靠藥物,如果藥物效果不佳或產生副作用,則以3D立體定位系統找到心室病灶並以心導管電燒方式去除,這種侵入式的微創手術成功率僅約50%至80%,且有約5%至10%發生併發症的機會。

 

臺大醫院由心臟內科、影像醫學部與放射腫瘤科3科跨科合作所開發的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是治療嚴重心室心律不整的新方法,又稱光子刀,能精準計算投放的劑量與照射範圍,達到順形度絕佳的劑量分布,搭配影像導航系統,於治療前精準對位、治療中修正誤差,殲滅病灶的同時減少周邊正常組織損傷。

 

心因性猝死是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常見的死亡方式,患者往往在數秒鐘內倒地喪失意識,此時若不能立即施予心肺復甦術並視狀況給予電擊治療,往往無法挽回生命。嚴重的心室心律不整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植入去顫器(ICD),能偵測嚴重心室心律不整的發生並給予電擊治療,但無法抑制病情,患者若頻繁發作,則可能在短時間內遭到去顫器數次甚至數10次的電擊,這個狀況在醫學上稱為電風暴(electric storm),必須立刻介入處理。

 

傳統心導管電燒失敗的主因在於心室肌肉有一定厚度,如果心室病灶位於心肌深處,就無法透過電燒熱能穿透去除。但是,治療腫瘤使用的高能量放射線則沒有這個限制,能輕易穿透組織破壞深處的病灶。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教授表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成功,有賴於心臟內科、影像醫學部與放射腫瘤科3科密切的合作,目前已成功完成5例均為無法接受傳統心導管電燒治療或對傳統治療反應不佳的病患。臺大首先採用此技術的教授林亮宇與醫師賀立婷提到,治療流程先由心臟內科醫師透過電生理檢查確定心律不整的發生所在,再由影像醫學科醫師李文正透過心臟影像檢查找出心肌病灶,最後由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苓諭接手,標定治療範圍與劑量並投予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過程1次約15分鐘,治療過程無任何不適,也無痛無傷口,術後追蹤病人數月均無副作用。陳苓諭認為,藉由目前最先進的光子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術,可將放射治療效果最大化,使治療副作用最小化,預期發生輻射晚期傷害的機率也不高。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家中長者若是出現睡不好、吃不下飯的情況時,可別輕忽,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家人可透過「老人心理健康評估表」(GDS-15)協助篩檢,若是分數越高,就越有憂鬱症傾向,應積極就醫診治。 老人心理健康評估 分數越高越有憂鬱症傾向 「老人心理健康評估表」(GDS...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流感季節到來,誰該打流感疫苗?根據疾管署統計,去年截至今年5月,共有2000多人流感重症住院,逾400人死亡,其中自認身體健壯的青壯年,也有近30人流感重症死亡。醫師強調,除了6個月以下嬰幼兒外,建議人人都應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與他人。 9成流感死者 未接種流感疫苗 疾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期網路上誤傳一段關於血栓的治療影片,影片中看到可以使用像「吸塵器」般的儀器快速將血栓吸出;但事實上,目前臨床上並沒有普遍使用這樣的儀器,林口長庚醫院表示並沒有引進該醫療設備。 急性?慢性? 心肌梗塞怎麼辦? 心血管疾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一般會使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藥物不但有抗發炎功能,說不定也可以用來治療憂鬱症等身心疾病。 抗細胞激素藥物 有助改善憂鬱症 醫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時,有時會使用抗細胞激素藥物,幫助控制發炎反應,在這項英國劍橋大學精神科團隊主導的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分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