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林筱庭/採訪報導)

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

台灣約有50萬人受心律不整問題困擾,其中在老年族群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症狀。然而除了高齡族群外,兒童也會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若藥物無法控制或狀況嚴重時,需考慮進行心導管手術,但手術需仰賴X光透視機輔助,間接導致兒童暴露在輻射之下,恐增加後遺症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李必昌表示,台灣心律不整盛行率約為1~2%,一般成年人的心跳為每分鐘60~100下,新生兒為每分鐘120~160下,心臟節律不正常,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整」。

孩童心跳每分鐘逾200下,恐有這些症狀
其中,孩童心律不整的盛行率約為0.1~0.15%,又可細分為心搏過速 (頻脈)、心搏過緩 (徐脈)、早期收縮等3大類,其中以心搏過速最為常見。李必昌進一步指出,孩童的心搏過速是心跳由於某些因素,例如:發燒、拉肚子、緊張、運動等,突然增快到平時心跳數的上限以上,通常高達每分鐘200下以上,此時孩童可能會感覺到以下症狀:

  • 胸痛
  • 胸悶
  • 心悸
  • 呼吸困難
  • 易喘
  • 暈眩
  • 嚴重更致暈厥

然而,孩童對於症狀較不易表達,因此家長可能較難察覺。建議平時應多觀察孩子的活動狀況、食慾與情緒狀態,若發現孩童有焦躁、不安,和日常表現不同的狀況就需多加留意。

過往在兒童心律不整治療有許多瓶頸,台大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吳美環表示,因為確認導管路徑與放置位置需X光透視機的輔助,往往會使得患者得暴露在輻射下,尤其孩童更是易感族群,大大增加往後罹癌機率。

根據臨床研究統計,以往接受單次心房顫動電燒病患,受到的總輻射量約為15毫西弗,相當於照射750張胸部X光,約為一半車諾比核災核電廠撤離者的受輻射總量。

所幸在2016年開始,台灣開始運用3D立體定位系統在電燒手術上,2019年健保通過給付18歲以下患者,能幫助醫師精準判讀導管的位置與心臟訊號,再加上超音波導引,能實現「零輻射」心律不整導管手術,突破以往孩童輻射累積的風險,同時也能降低醫護端暴露於輻射的危害,且手術零傷口。

心律不整第1次發作,先憋氣
李必昌補充,因為孩童第1次發作往往症狀輕微,且隨長大後可能自行痊癒,建議家長可以在第1次發作時教導先行憋氣,以平穩心跳,並觀察後續症狀表現;後續若反覆發作或有根治意願,則可用藥物治療或是心導管治療,但前者需每日服藥無法根治,後者則是治癒率高、併發症極低。

李必昌提醒,除了平時需觀察孩童的表現有無異狀外,也可以透過個人智能裝置紀錄孩童心律,監控偵測心律不整的問題。另外,心律不整與咖啡因、茶鹼有關,建議盡量少攝取,同時需適度運動、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當你的牙齒蛀掉或受到損傷,牙醫通常會使用填充物或牙套修補起來,但未來,牙醫只需要用雷射照射你的牙齒,就能激發牙齒再生,目前哈佛大學已在動物實驗上取得重要成果,並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雷射光能激發人體產生反應已非新鮮事,過去一...

閱讀詳情 »

一些患有血管類疾病的患者,常會定期服用抗凝血劑藥物,防止血栓造成危害生命的急病,不過過去廣泛使用的抗凝血劑往往容易造成出血狀況無法控制,使得病患最後不願服藥。5/1 起健保將開始給付一款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大幅降低傳統治療方法的不便與危險性,如果民眾曾因擔心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應儘速回診請醫師再次判...

閱讀詳情 »

罹患癌症的機率,是不分貧富貴賤的,但得到什麼癌症,卻可能跟你的社經地位與住的地區有關,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住在貧困地區的人,更容易罹患肝癌、喉癌、子宮頸癌和與 HPV 相關的癌症,而生活在富裕地區的人,罹患皮膚癌、甲狀腺癌、睪丸、乳腺癌與前列腺癌的機率較高。 研究人員奧古斯博士(Dr. David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