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林筱庭/採訪報導)

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

台灣約有50萬人受心律不整問題困擾,其中在老年族群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症狀。然而除了高齡族群外,兒童也會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若藥物無法控制或狀況嚴重時,需考慮進行心導管手術,但手術需仰賴X光透視機輔助,間接導致兒童暴露在輻射之下,恐增加後遺症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李必昌表示,台灣心律不整盛行率約為1~2%,一般成年人的心跳為每分鐘60~100下,新生兒為每分鐘120~160下,心臟節律不正常,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整」。

孩童心跳每分鐘逾200下,恐有這些症狀
其中,孩童心律不整的盛行率約為0.1~0.15%,又可細分為心搏過速 (頻脈)、心搏過緩 (徐脈)、早期收縮等3大類,其中以心搏過速最為常見。李必昌進一步指出,孩童的心搏過速是心跳由於某些因素,例如:發燒、拉肚子、緊張、運動等,突然增快到平時心跳數的上限以上,通常高達每分鐘200下以上,此時孩童可能會感覺到以下症狀:

  • 胸痛
  • 胸悶
  • 心悸
  • 呼吸困難
  • 易喘
  • 暈眩
  • 嚴重更致暈厥

然而,孩童對於症狀較不易表達,因此家長可能較難察覺。建議平時應多觀察孩子的活動狀況、食慾與情緒狀態,若發現孩童有焦躁、不安,和日常表現不同的狀況就需多加留意。

過往在兒童心律不整治療有許多瓶頸,台大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吳美環表示,因為確認導管路徑與放置位置需X光透視機的輔助,往往會使得患者得暴露在輻射下,尤其孩童更是易感族群,大大增加往後罹癌機率。

根據臨床研究統計,以往接受單次心房顫動電燒病患,受到的總輻射量約為15毫西弗,相當於照射750張胸部X光,約為一半車諾比核災核電廠撤離者的受輻射總量。

所幸在2016年開始,台灣開始運用3D立體定位系統在電燒手術上,2019年健保通過給付18歲以下患者,能幫助醫師精準判讀導管的位置與心臟訊號,再加上超音波導引,能實現「零輻射」心律不整導管手術,突破以往孩童輻射累積的風險,同時也能降低醫護端暴露於輻射的危害,且手術零傷口。

心律不整第1次發作,先憋氣
李必昌補充,因為孩童第1次發作往往症狀輕微,且隨長大後可能自行痊癒,建議家長可以在第1次發作時教導先行憋氣,以平穩心跳,並觀察後續症狀表現;後續若反覆發作或有根治意願,則可用藥物治療或是心導管治療,但前者需每日服藥無法根治,後者則是治癒率高、併發症極低。

李必昌提醒,除了平時需觀察孩童的表現有無異狀外,也可以透過個人智能裝置紀錄孩童心律,監控偵測心律不整的問題。另外,心律不整與咖啡因、茶鹼有關,建議盡量少攝取,同時需適度運動、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78例本土確診,其中台北市有30例。有關批發市場染疫風暴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已經準備1萬劑疫苗,會把批發市場這禮拜沒打完的,下週一至四全部打完,全部造冊,一網打盡處理掉。柯文哲說,北市已經準備1萬劑疫苗,會把批發市場這禮拜沒打完的,下週一至四全部...

閱讀詳情 »

宜蘭縣農業處今表示,為配合三級警戒管制作為,避免人員群聚,除已將「南寧觀光魚市場」周邊警示帶圍起來,並維持單一動線,落實實名制、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外,後經漁會再與攤商協商,避免群聚進行總量管制,從即日起,市場內總上限維持消費者不得超過70個人,同時派駐專人現場控管。南寧觀光魚市場自今下午5...

閱讀詳情 »

國內今日新增78例COVID-19本土確診,其中彰化縣新增1例確診,為一名中國籍女性,陪婆婆住院時採檢確診。彰化縣長王惠美指出,今天這個案例「活力十足」,足跡「很精采,到處跑」。根據統整,該案6月17日至6月24日足跡有12個,幾乎天天去連鎖超市、賣場,還有幾天是一天去超過1次。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

閱讀詳情 »

前國民黨立委張顯耀昨日在臉書稱日本捐的疫苗是自己不要的AZ,不過隨後張顯耀被踢爆,早就在上月28日在高雄義大醫院接種AZ疫苗。高市衛生局調查後,認為義大醫院、張顯耀有違反《傳染病防治法》事實,今天分別處新台幣30萬、1.5萬罰款。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6)也再度烙重話,違反規定就是開罰沒有例外,不要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