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心房顫動提高腦中風機率 研究:失智風險增3倍 掌握「二避一要」,你可以這樣做!!

心房顫動提高腦中風機率 研究:失智風險增3倍 掌握「二避一要」,你可以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3歲林先生,近半年來記憶力減退,家人還發現他突然不會使用手機或鑰匙,反應似乎也緩慢許多。求診才發現,林先生為慢性心房顫動患者,腦部已出現多處中風病灶,因而造成血管性失智症。醫師指出,研究認為,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增加智能障礙,以及失智症風險達1~3倍不等;而造成智能障礙的主因,是心房顫動提高腦中風機率。

 腦退化疾病 中風也是推手

成大醫院神經部宋碧姍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為常人的3至5倍,還可能造成隱形中風,也就是臨床無症狀的腦中風,待中風病灶累積後才會出現症狀;此外,心房顫動患者出現隱形中風的普及率,大約是正常心律族群的2倍。

宋醫師也說,中風引發的智能障礙、失智症,統稱血管性認知異常。據台灣及港陸地區研究發現,中風後 3個月內出現智能障礙或失智症的比例約有1成至3成。值得注意,中風也是其他腦退化疾病的推手。研究指出,中風或腦血管疾病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腦部病理變化及發生風險。

掌握「二避一要」  慎防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發生率會隨年紀上升增加,男性發生率較高。而造成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衰竭等。因此宋醫師提醒,為減少因為心房顫動造成血管性智能障礙風險,應注意「二避一要」:

●第一避/「避免」出現心房顫動,要積極控制高血壓,並選擇合適的藥物,特別是針對左心室肥大或心臟收縮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以減少新發生心房顫動的機會。
●第二避/若已確診為心房顫動,不論是陣發性心房顫動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應「避免」血栓型中風的產生,若病患屬中高危險群,醫師會建議使用抗凝血藥物治療,以避免血栓型中風。
●一要/心房顫動患者及家人,應「要」隨時注意病人之智能狀況,若發現有記憶力減退或認知功能障礙,應盡快至內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處求診,把握在輕度認知障礙前及早預防中風與治療。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只需關注空腹血糖,就能正確監測血糖值嗎?那答案肯定是錯的!根據研究指出,雖監測空腹血糖值的確重要,但若把「飯後兩小時血糖值」納入監測範圍,對於併發死亡與預測心血管疾病,會有更好的效果,其中根據台灣的研究發現,一整天飯後血糖值最易飆高的時刻,就是落在早餐上,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真是嚇了醫師一大跳!台中一名三十五歲的男子在家喜歡躺在床上滑手機,一滑往往都是好幾小時,日前,滑手機時猛然感到雙手麻木無力,休息一陣子之後,麻木感還是不見減緩,男子才匆匆到醫院求診,經X光一照,讓門診醫師大開眼界,因為診斷結果發現,男子因長期低頭玩手機,頸椎已退化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季節的變化,現在早晚溫差大,已能稍微感受到秋天涼意,但在這夏秋交換之際,其實身體滿容易出現些微的異狀,對此,胡心瀕中醫師表示,秋天容易出現的症狀不外乎與乾燥有關,也就是中醫上所說的秋燥,不管對於呼吸道、眼睛、皮膚等各方面皆會有乾燥的問題產生,此外,呼吸道及皮膚...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乾」,應該是最能形容秋冬季對皮膚所帶來不適的最佳字詞,此時也是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乾燥性濕疹等皮膚問題,反覆發作的時刻,以下為《優活》經訪談整理出的「防乾」撇步,包括,洗臉、洗澡後該如何進行保濕,並且由中醫師推薦中醫保濕茶飲,有助皮膚容易乾燥出毛病的民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