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心房顫動提高腦中風機率 研究:失智風險增3倍 掌握「二避一要」,你可以這樣做!!

心房顫動提高腦中風機率 研究:失智風險增3倍 掌握「二避一要」,你可以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3歲林先生,近半年來記憶力減退,家人還發現他突然不會使用手機或鑰匙,反應似乎也緩慢許多。求診才發現,林先生為慢性心房顫動患者,腦部已出現多處中風病灶,因而造成血管性失智症。醫師指出,研究認為,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增加智能障礙,以及失智症風險達1~3倍不等;而造成智能障礙的主因,是心房顫動提高腦中風機率。

 腦退化疾病 中風也是推手

成大醫院神經部宋碧姍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為常人的3至5倍,還可能造成隱形中風,也就是臨床無症狀的腦中風,待中風病灶累積後才會出現症狀;此外,心房顫動患者出現隱形中風的普及率,大約是正常心律族群的2倍。

宋醫師也說,中風引發的智能障礙、失智症,統稱血管性認知異常。據台灣及港陸地區研究發現,中風後 3個月內出現智能障礙或失智症的比例約有1成至3成。值得注意,中風也是其他腦退化疾病的推手。研究指出,中風或腦血管疾病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腦部病理變化及發生風險。

掌握「二避一要」  慎防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發生率會隨年紀上升增加,男性發生率較高。而造成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衰竭等。因此宋醫師提醒,為減少因為心房顫動造成血管性智能障礙風險,應注意「二避一要」:

●第一避/「避免」出現心房顫動,要積極控制高血壓,並選擇合適的藥物,特別是針對左心室肥大或心臟收縮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以減少新發生心房顫動的機會。
●第二避/若已確診為心房顫動,不論是陣發性心房顫動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應「避免」血栓型中風的產生,若病患屬中高危險群,醫師會建議使用抗凝血藥物治療,以避免血栓型中風。
●一要/心房顫動患者及家人,應「要」隨時注意病人之智能狀況,若發現有記憶力減退或認知功能障礙,應盡快至內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處求診,把握在輕度認知障礙前及早預防中風與治療。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的好發季節約在每年11月至隔年的3月期間,臺北市因春節連續假期南北返鄉人潮眾多,流感疫情在春節期間達到高峰。而且本週適逢開學日加上寒流濕冷的氣候,流感急門診就診率仍高於預警值。衛生局提醒,應注意個人衛生,養成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等衛生習慣,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3歲的吳先生左側臉部腫痛,尤其眼睛周圍最嚴重,合併有黃綠惡臭之鼻涕長達4~5五個月,就醫經鼻內視鏡、電腦斷層檢查後診斷為左側慢性鼻竇炎,接受功能性鼻竇內視性手術後,隔天疼痛感即消失。 鼻竇炎好發中年人口 4症狀助分辨 收治個案的衛福部臺南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呂宇城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長輩常說「胖一點是福氣」,但過度肥胖,卻會為身體帶來許多不便,更是造成慢性病的元凶!根據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由82~85年的32.7%上升至94~97年的43.4%,增加10.7%,國健署因此自100年起辦理健康體重管理活動,102~104年成人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位10多歲女童,因其表姊有開放性肺結核,經檢測後符合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但家人考量年紀輕恐怕藥物的副作用,未接受預防治療。一年後發生喘鳴、咳嗽,輾轉多家大型醫院,以氣喘治療症狀未改善,最後經支氣管鏡檢查,發現是氣管結核引起呼吸道狹窄,也就是結核病接觸者未接受潛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