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現代人吃太好易罹糖尿病

現代人吃太好易罹糖尿病(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只需關注空腹血糖,就能正確監測血糖值嗎?那答案肯定是錯的!根據研究指出,雖監測空腹血糖值的確重要,但若把「飯後兩小時血糖值」納入監測範圍,對於併發死亡與預測心血管疾病,會有更好的效果,其中根據台灣的研究發現,一整天飯後血糖值最易飆高的時刻,就是落在早餐上,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國人早餐太豐盛的原因所致。

 人人都能吃超級大餐 糖尿病患暴增

糖尿病在過去稱為「富貴病」或是「董事長病」,從字義上看來,就是因為當時在較為困苦的年代,要吃好穿好實在太難,所以才會「富貴」到罹患糖尿病。但反觀今日,人人吃得到炸雞、薯條、吃到飽火鍋、夜市滿漢大餐等等,都讓我國糖尿病患暴增。

根據統計指出,近十二年以來,我國糖尿病人口幾乎增加了一倍以上,從兩千年的七十一萬人,狂增至今日的一百五十萬人,使得如何控制血糖,幾乎成了每個人的「國家大事」。

飯前飯後血糖都要顧 控糖更加全方位

雖糖尿病衛教知識逐漸普及,病患普遍認知空腹血糖的重要性,但事實上,更要關注於飯後血糖兩小時的血糖值。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理事長指出,臨床有不少糖友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色素卻一直無法達標時,才發現問題出在「飯後血糖」。

目前全球照護趨勢已從空腹血糖,轉而關注飯後兩小時的血糖。也就是說,對台灣及亞洲糖尿病患而言,能降低「飯後血糖」,才能真正的達到控糖的目的,此外,亞洲完成的DECODA研究也發現,飯後兩小時血糖濃度比起空腹血糖,對於心血管併發症死亡率的預測上有更好的效果。

病患早餐吃太好 一清早起床血糖恐「置頂」

值得注意的是,早餐,很可能就是多數病患,飯後血糖值飆到最高點的時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台灣病患,一天中血糖最早出問題,往往是早餐的飯後血糖。台灣研究也證實,早餐的飯後血糖上升最顯著。

杜思德說明,南北早餐大不同,北部人偏好麵包、三明治、包子,南部人喜歡滷肉飯、麵線羹、碗粿、肉粽,這些食物,尤其是後者都太過於豐盛,非常容易使早餐後的血糖值飆高。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副秘書長陳紋慧提醒,糖尿病患早餐的質量很重要,應盡量選擇低GI食物,像是全穀類、全麥吐司等等,會比一般的饅頭或是白吐司來的好,此外,還能搭配牛奶、豆漿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沙拉、適量水果則能增加早餐的飽足感,才能避免一大清早起床,飯後血糖就飆到頂端的窘境。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每天都要刷牙,但你做對了嗎?最近天氣寒冷,牙科多了許多抱怨牙齒敏感酸軟病患,經問診和檢查發現,這些病患普遍用冷水刷牙、潄口且刷牙方式不正確。用溫水刷牙,不僅能去除口腔的食物殘渣或細菌,還能滋潤咽喉,保持口腔清新舒適。 正確刷牙 掌握333原則 苗栗醫院牙科醫師郭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67歲的張先生2周前搭機往返日本,剛開始覺得左小腿腫脹、不舒服,後來愈來愈痛,自行按摩、熱敷都沒效。因左下肢腫脹、疼痛,合併肌肉無力就醫,經醫師診斷為左腿深部靜脈栓塞。  下肢較易發生深部靜脈栓塞 嚴重恐壞死截肢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李文煌表示,肢體...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年節期間,處處充滿團聚與熱鬧的氣氛。許多商家過節休假,新鮮食材常常取得不易,過盛的年夜飯隔餐加熱食用,或是四方親友團圓,都可能造成腸胃炎病毒株南北交流,導致各種類型腹瀉發生。  寶寶腹瀉恐危命 注意7徵兆 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陳思穎醫師表示,年紀越小的寶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過年快到了,又是婆婆媽媽們忙碌打掃的時節,當心手部在過度使用下,一不小心就「媽媽手」,嚴重時還會干擾日常生活,扭轉毛巾、開門鎖、騎車都出現困難。  年輕人常滑手機 也可能患媽媽手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曾齡慧說明,「媽媽手」並非媽媽的專利,現代人不論男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