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 有這些症狀應特別注意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 有這些症狀應特別注意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47歲王老師喜好戶外運動,但去年開始感到心悸不適,運動時氣喘吁吁,工作及情緒大受影響,原本是以藥物治療,但卻遲不見效,經轉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為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所致,安排接受心導管電氣消融術治療,症狀大幅改善,且過程中不需使用X光,大幅降低輻射風險,令他相當安心。


檢查出心房顫動 電燒治療後重拾運動興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律不整醫療團隊醫師莊傑貿表示,王先生的心電圖顯示有心室早期收縮現象,24小時心電圖則發現有陣發性心房顫動,心臟超音波也出現心臟舒張功能變差等情形,因病患正值壯年,且藥物效果不顯著,加上心臟功能出現異常,經討論後決定以心導管電器消融術(簡稱電燒)治療。


術前患者先服用4周抗凝血劑,並經食道超音波確認無左心耳血栓,及接受心臟電腦斷層檢查以建構3D心臟模型後,手術當天再透過心臟內超音波及3D定位導航系統,使用射頻針穿刺心房中膈進入左心房,完成零輻射電燒治療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當天患者治療後立即感受症狀完全改善,既能恢復優異工作表現,也重拾戶外運動的興趣。


心房顫動提升死亡率 確診後應積極治療


莊傑貿指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在2016年全球約有4千多萬人有心房顫動的問題,主要症狀為心悸、喘、疲倦,且可能造成中風、心衰竭、失智症、憂鬱、生活品質下降、住院次數增加,甚至提升1.5至3.5倍死亡率


此疾病初期為陣發性心房顫動,若無積極治療,則可能演變為持續性,接著變成永久性心房顫動,若到了最後階段才積極治療,恐效果不彰。


莊傑貿強調,心房顫動治療方式可分為心跳控制及節律控制,前者可改善當下症狀,但無法終止心房顫動疾病的惡化;後者可有效遏止心房顫動惡化,並改善症狀,但要使用藥物達到長期節律控制相當困難,且可能產生藥物副作用。因此,使用導管電燒可有效達到長期節律控制,且效果是藥物的4至5倍。


心房顫動治療減少X光 降低輻射傷害


導管治療心房顫動通常要使用大量X光輻射來定位及監控導管的位置,X光透視時間往往超過30分鐘,令患者擔心是否造成輻射傷害,而使用心臟內超音波或經食道超音波加上3D定位導航系統,可以減少X光透視時間,甚至不用使用任何X光,即可完成導管治療。


莊傑貿提到,透過無輻射導管治療心律不整,可以減少病患癌化及產生基因突變的風險,也可以讓執行導管的醫師、技術員、麻醉團隊免於輻射暴露,進而減少罹患白內障、腦癌、甲狀腺病變的機率,且導管中不用穿著沉重的鉛衣,也減少醫療人員骨骼關節因負重產生的職業傷害(如:椎間盤突出),可謂一舉數得。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天氣轉涼身體狀況多 食療搭配穴道按摩可改善不適
▸嚴重便秘竟是癌細胞擴及大腸 近5成卵巢癌確診已晚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位女病患下顎兩側的第一大臼齒,從小就因故拔除。長期下來,齒槽骨已見萎縮,咀嚼和美觀都受到影響,經過檢查後,確定她還有第二大臼齒和智齒可用。透過耐心矯正,歷經補骨的辛苦,在不必植牙的情況下,她終於將兩顆大牙成功往前拉,填補好空隙,獲得久違的穩定的咬合。缺牙是國人常見...

閱讀詳情 »

頂著黑眼圈到處亂走會使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很多人只以為熊貓眼的罪魁禍首是色素沉積,但其實並非那麼簡單。黑色素只是造成黑眼圈的一方面原因,血液循環不良,肌膚塌陷以及中醫認為的肝鬱氣滯都是造成黑眼圈發生的誘因。 黑眼圈其實分兩種顏色 一種是青色黑眼圈,這是因為微血管的靜脈血液滯留; 另一種是茶色黑眼...

閱讀詳情 »

「好朋友」每個月沒有準時報到,對女性朋友來說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除了會引發婦科疾病之外,甚至還有不孕的風險。 生理期不順對健康的五大危害 1、婦科疾病的預兆生理痛是典型的生理不順表現,生理痛主要是因為子宮收縮造成,但是「續發性生理痛」,則多是由於子宮病變或特定疾病所引起,例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

閱讀詳情 »

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顆第三磨牙。因為這四顆第三磨牙正好在20歲左右時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成熟,於是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徵,故稱它為「智齒」——智慧之齒。 其實,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智齒是人類進化的必然。眾所周知,「用進廢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