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術後免戴眼鏡

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術後免戴眼鏡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多歲的女士,15年前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近來感到視力模糊,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白內障,原本擔心術後需要配戴老花眼鏡。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式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不但視力回到1.0,連閱讀報章雜誌也完全沒有問題,讓她相當滿意,回診追蹤時臉上滿是笑容,還主動向親友推薦。

老化加速 全台180萬人有白內障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2016年國內65歲以上人口占12%,其白內障盛行率約為60%,推估約有180萬名患者,平均每2名老人就有1人罹患白內障。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戴明正指出,老年性白內障是白內障最常見的類型,罹病主因是眼睛受到紫外線過度曝曬,水晶體內蛋白質氧化變性,從清澈透明變成混濁,造成畏光、視力模糊、視覺品質降低,以及視覺立體感下降。

戴明正主任表示,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會愈來愈差,初期視力還有0.8至0.9,但夜間視力較差,此時有些患者可能還不需要矯正視力,目前健保規範視力低於0.4以下,可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幫助回復正常視力。

健保給付人工水晶體 術後需戴老花眼鏡

戴明正主任指出,目前人工水晶體有多種選擇,健保給付的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具有單一焦點功能,看遠清楚但看近模糊,還需配戴老花眼鏡: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透過光學科技加強景深,能看遠也能看近,解決對眼鏡的依賴。

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改善眩光、複影

日前眼科醫學會研討會在高雄醫學大學盛大舉行,會中白內障的專題演講,吸引許多眼科醫師熱烈討論「非對稱型區段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戴明正主任說明,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改良區段折射轉折範圍,不但看遠、中、近視覺都清晰,且大幅改善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夜間視覺品質較差,可能發生眩光、複影的問題。

經醫師詳細評估 以免效果打折扣

戴明正主任強調,患者對眼鏡的依賴及視覺品質的需求,是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第一考量,例如近距離閱讀、使用3C產品習慣、夜間開車需要等;第二是考量患者眼睛結構,如果有角膜及視神經異常,或罹患青光眼、黃斑部病變,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前,建議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以免效果打折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紅茶的成分與功效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紅茶的主要成分有單寧酸、咖啡因、胺基酸以及各種維生素。與綠茶或烏龍茶相比,紅茶含有的單寧酸特別多。單寧酸是一種會產生苦味的多酚類,具有分解中性脂肪(又稱三酸甘油酯),以及降低膽固醇和血糖值的效用。 茶葉中的多酚還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能夠抑制容易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中醫被視為中華地區歷史悠久的醫學至寶,許多民眾除了至中醫院就診外,更會至坊間中藥行「抓藥方」;儘管中藥行經營者多具有經驗,但多半缺乏藥理背景。對此,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古博仁呼籲,政府應積極制定完整措施辦法,不僅保障民眾健康無虞,同時也給予中藥行可因應調整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日前毒性強烈的僧帽水母出現在台灣沿海,若民眾誤觸,恐產生「水母性皮膚炎」,甚至喪命。美容皮膚科診所院長徐常捷警告,水母觸手有劇毒性刺絲包,嚴重會併發噁吐、胃痛、呼吸困難等全身性症狀。若不慎接觸,切勿潑灑尿液、氨水、清水等液體,以免加劇毒性釋放;除觸手體體積過大外,應使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數據已成為智慧醫療發展重要的一環,隨著各大醫學中陸續建構健康大數據,台北榮總也不落人後,加入智慧醫療行列,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以及轉譯研究科主任吳俊穎的領導下,協同資訊室以及各單位專家,花了九個月時間,建構完成大數據中心,並開放研究者申請使用。健保資料庫結合大數據 仍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