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蹦蹦跳? 醫:非藥物照護很重要

心房顫動蹦蹦跳? 醫:非藥物照護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臟蹦蹦跳,像是快從胸口跳出來?若是伴隨呼吸困難、頭暈、昏厥的症狀,一定要留意很可能是心律不整。

心房跳動大於350次 恐提升中風、心衰機率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醫師解釋,心房跳動每分鐘大於350次,連帶導致心室跳動每分鐘100至150之間時,病人除了感到心悸、呼吸困難,更嚴重甚至會導致心衰竭。成人中,約有1%人口有心房顫動問題,男性比女性患者多,年紀越大越可能發生。

「心房顫動會造成的後果包括中風、心衰竭及較高的死亡率。」陳文鍾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兩大治療目標,其一是要積極控制相關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過度肥胖、呼吸中止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等;另外則是要穩定心律,避免不規則心跳,造成心臟衰竭跟死亡。

藥物治療免動刀 手術介入免終生服藥

陳醫師提到,控制心律的方法有兩類,第一類是服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好處是不需動手術,但要常年吃藥,且需評估病人治療成效,及是否有藥物副作用的產生及病人的耐受度。

而另一個方法,就是做手術治療。陳醫師解釋,手術治療是利用心導管技術,去除心房顫動的異常放電的組織,從腿部靜脈進到右心房,穿過心室中隔到左心房肺靜脈處,以射頻電燒或冷凍消融執行手術。

「電燒跟冷凍消融治療,大致方法是一致的,只是使用的能源不一樣。」陳醫師表示,射頻電燒是透過熱能,破壞異常組織;而冷凍消融則是以低溫達到同樣效果。研究發現,兩種方法成效差不多,不過冷凍消融療法,能縮短手術時間,適合無法長時間接受麻醉的患者,但費用較高。

能靠藥物治療,為何還要選擇手術?陳醫師坦言,抗心律不整藥物控制率僅有40-60%,換句話說,近一半的病人使用藥物無法有效控制。另外,部分患者對藥物的副作用無法耐受,且需要長期服用,因此轉而以手術治療,術後就能大幅降低發作頻率,無需長期服藥。

控制其他疾病 有助降低心房顫動發生率

陳醫師強調,心房顫動容易引起中風,所以要使用抗凝血劑,醫師通常會先評估患者的中風機率,可能性越高,就越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若是患者有心衰竭的狀況,也要積極治療心衰竭。

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治療相當注重生活中非藥物性的照顧,如戒酒,因為酒精也是造成心房顫動的誘發因子;若是體重過重,也要積極靠運動及飲食控制;若有呼吸中止症,應以正壓呼吸器治療,這些都有助於減少心房顫動的發生。

【延伸閱讀】

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治療心房顫動免燒心 冷凍消融新福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台灣人口老化的影響除了生理疾病問題,心理問題也逐漸浮出檯面。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去年接獲的400餘案企圖自殺長者中,4位就有1位是因「家人間情感因素」困擾而自殺,顯示維持與家人的良好相處,是維護長者心理健康的重要關鍵!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平均老化指數7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奇怪!全家一起看電視,但為何蚊子總是專咬我?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指出,蚊子喜歡叮咬低體溫較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多、容易出汗的人。另外,體味較重、常擦香水者也是蚊蟲的最愛。一般來說,只有母蚊子會叮咬人類,原因是為了要繁衍下一代,吸血以產卵。至於公的蚊子通常不太咬人,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目前多數冠狀動脈疾病多採較方便,住院及恢復天數短,安全性較高的心導管手術作為治療為首選;醫師提醒,心導管術後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安全,病人術後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心肌梗塞上身。奇美醫學中心心臟科主任陳志成表示,隨著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劇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暑假在即,家長忙碌之餘,千萬要注意孩子3C產品的使用時間!精神科醫師提醒,長時間盯3C螢幕,不只讓視力變差,也可能影響腦部及認知發展,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社交溝通能力;更有許多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每天在螢幕前的時間,是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子。隨著科技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