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蹦蹦跳? 醫:非藥物照護很重要

心房顫動蹦蹦跳? 醫:非藥物照護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臟蹦蹦跳,像是快從胸口跳出來?若是伴隨呼吸困難、頭暈、昏厥的症狀,一定要留意很可能是心律不整。

心房跳動大於350次 恐提升中風、心衰機率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醫師解釋,心房跳動每分鐘大於350次,連帶導致心室跳動每分鐘100至150之間時,病人除了感到心悸、呼吸困難,更嚴重甚至會導致心衰竭。成人中,約有1%人口有心房顫動問題,男性比女性患者多,年紀越大越可能發生。

「心房顫動會造成的後果包括中風、心衰竭及較高的死亡率。」陳文鍾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兩大治療目標,其一是要積極控制相關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過度肥胖、呼吸中止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等;另外則是要穩定心律,避免不規則心跳,造成心臟衰竭跟死亡。

藥物治療免動刀 手術介入免終生服藥

陳醫師提到,控制心律的方法有兩類,第一類是服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好處是不需動手術,但要常年吃藥,且需評估病人治療成效,及是否有藥物副作用的產生及病人的耐受度。

而另一個方法,就是做手術治療。陳醫師解釋,手術治療是利用心導管技術,去除心房顫動的異常放電的組織,從腿部靜脈進到右心房,穿過心室中隔到左心房肺靜脈處,以射頻電燒或冷凍消融執行手術。

「電燒跟冷凍消融治療,大致方法是一致的,只是使用的能源不一樣。」陳醫師表示,射頻電燒是透過熱能,破壞異常組織;而冷凍消融則是以低溫達到同樣效果。研究發現,兩種方法成效差不多,不過冷凍消融療法,能縮短手術時間,適合無法長時間接受麻醉的患者,但費用較高。

能靠藥物治療,為何還要選擇手術?陳醫師坦言,抗心律不整藥物控制率僅有40-60%,換句話說,近一半的病人使用藥物無法有效控制。另外,部分患者對藥物的副作用無法耐受,且需要長期服用,因此轉而以手術治療,術後就能大幅降低發作頻率,無需長期服藥。

控制其他疾病 有助降低心房顫動發生率

陳醫師強調,心房顫動容易引起中風,所以要使用抗凝血劑,醫師通常會先評估患者的中風機率,可能性越高,就越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若是患者有心衰竭的狀況,也要積極治療心衰竭。

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治療相當注重生活中非藥物性的照顧,如戒酒,因為酒精也是造成心房顫動的誘發因子;若是體重過重,也要積極靠運動及飲食控制;若有呼吸中止症,應以正壓呼吸器治療,這些都有助於減少心房顫動的發生。

【延伸閱讀】

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治療心房顫動免燒心 冷凍消融新福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提醒,4月是往年恙蟲病通報開始季節,5至6月會到達高峰,因清明兒童連假將至,掃墓祭祖或踏青、露營等戶外活動,容易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若未治療死亡率最高能到6成。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傳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結帳、物品陳列、招呼客人都是簡單工作,但對於健忘的失智患者來說,卻具有一定難度,罹患失智症的劉大哥日前在家樂福永續概念店擔任「1日店長」,店員送他1顆茶葉蛋,鼓勵他完成任務,他開心地說,「這是人生中領到最有意義的1顆蛋!」。 74歲劉先生退休前擔任證券、食品等相關業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首批牛津AZ疫苗預計將在明(17)日完成封緘檢驗,接著貼上標籤與運送,就可以安排第1優先順序醫事人員施打。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施打意願調查數據,符合資格民眾僅約3成願意施打。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符合優先順序首批施打的對象,全國新冠專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花蓮報導】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病照護團隊於3月14日舉辦健康講座「百戰百腎顧腰子」,邀請到內科部主任徐邦治及副主任王智賢,分享預防及治療腎臟病的「顧腰子」生活妙方,並由黃意雯、楊子儀物理治療師現場為民眾示範,在家如何利用簡單的道具做運動,一起為守護腎臟健康努力。 腎臟是負責排毒的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