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帕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 逆轉中腦「黑質」異常現生機

帕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 逆轉中腦「黑質」異常現生機

【NOW健康 楊芷晴/台南報導】台語歌后詹雅雯日前爆出罹患帕金森氏症,而在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國內外名人中,又以《回到未來》男主角米高福克斯最為著名,他甚至還創立米高福克斯基金會(MJFF),用以推動治療帕金森氏症的相關研究。


帕金森氏症患者中腦「黑質」出現異常 這些症狀是警訊


家佑診所院長侯泰宇表示,人的腦幹裡有個「中腦」,當中所含有的「黑質」(Substantia nigra)會分泌多巴胺至大腦中的基底核,基底核聯繫著腦部各個部位,它們負責控制身體的自主運動,參與記憶、情感和學習等認知訊息。當「黑質」出現異常時,多巴胺無法順利分泌,便產生有運動障礙的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是1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發病年齡多落在50至60歲之間,常見症狀有活動緩慢、肌肉僵硬、步行困難、顫抖等。侯泰宇院長說明,帕金森氏症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緩和症狀,但只能補充患者體內的多巴胺濃度,無法抑制退化,且長期服藥有副作用風險。


另外,手術治療是以電極準確植入大腦深部的視丘下核,對視丘下核進行高頻率的電刺激,雖可改善部分症狀但仍無法阻止疾病惡化,不過因為是針對大腦深部手術,有腦中風、腦出血的風險,術前須審慎評估。


非侵入性「細胞間質療法」 逐漸受到醫學界重視


目前從諸多案例中發現能逆轉症狀的「細胞間質療法」,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而逐漸受到醫學界重視。侯泰宇院長解釋,人類是多細胞生物,細胞與細胞之間透過某些物質相連才構成多細胞,這些物質稱為「細胞間質」,也就是細胞間的物質,包括各種不同的纖維細胞、間質液及部分間質幹細胞。


身體吸收體內的營養物質,如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經由血液循環最後到達微血管,離開微血管壁之後,到達細胞之前一定要經過細胞間質,最後細胞才能吸收這些營養物質進行代謝作用,最終產生細胞內所需的能量「ATP」核苷酸。在這個循環過程中細胞內一定會產生代謝廢物,同樣要經由細胞間質的淋巴系統及微血管系統運輸排除。


不論是營養物質的進入,還是代謝廢物的排出都必須經過細胞間質,這項機制在體內運行多年後,難免會產生一些老舊廢物,就像茶泡久了茶壺內也會產生茶垢,長期下來就可能阻塞細胞間質,以至於營養物質無法吸收,代謝廢物、重金屬、自由基也出不去,造成細胞間質的環境越來越惡化,而回過頭來影響細胞。


改善細胞間質環境 對治療帕金森氏症有助益


侯泰宇院長提到,1位68歲女性3年前確診帕金森氏症,期間治療所服用的藥物甚至多達7種,但情況仍持續惡化,最後無法自行從床上坐起或翻身,連大小便也只能靠紙尿布解決,所幸在接受細胞間質治療月3個月後,病人已可從床上坐起,甚至自行走路去上廁所。


侯泰宇院長補充,帕金森氏症患者正是因為細胞間質環境不佳,進而造成「黑質」異常,神經細胞退化、死亡,而其他大部分疾病也是如此。因此,想要改善帕金森氏症,就必須先從改變細胞間質的環境做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割包皮能降低伴侶罹患子宮頸癌? 包皮雜症大解「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很多人都以為骨質疏鬆是銀髮族才會面臨到的問題,事實上近年來骨質疏鬆症已經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如果以為自己還年輕,輕忽補鈣、運動的重要性,小心骨質疏鬆症提前報到。 說到預防骨質疏鬆症,大家一定都會想到補充鈣質。雖然鈣質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想要阻止骨質流失,甚至是提高骨質密度,只有補充鈣質是遠遠不...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請轉給你的朋友 震驚 餐桌上又少了一道菜!江湖上一直有傳言說常吃蕨菜的人容易得胃癌、食道癌和腸癌。萊百食品安全實驗室就此課題開展了實驗,經過一系列實驗,得出了非常權威的資料:蕨菜確實致癌,而且有強致癌性!蕨菜,絕對不可以生吃。因為,新鮮蕨菜含有致癌物質。從事該項研究的貴陽醫學院藥理學教研...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吃飯時別用報紙墊餐桌 看到請轉帖!!!不少人吃飯時為了不弄髒桌子,便在桌上墊幾張報紙。網絡上還有不少網民的自發調查,主題是「吃飯時你用什麼報紙墊桌子?」結果,面積大、圖片多的報紙特別受歡迎。用報紙當桌布,聽著似乎有不少好處,但事實究竟如何?對此,專家指出:吃飯時不能用報紙墊桌子,更不建議...

閱讀詳情 »

女性是非常容易貧血的人群,貧血會使人因為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面白、冒冷汗等等現象。那麼,吃什麼可以補血呢?補血不必四物湯,素食功效才更棒!誰說補血一定要靠阿膠! ?許多人都有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只吃菜不吃肉才會貧血,其實,不少植物性食物,不但含有鐵質,β胡蘿蔔素和其他養分,而且多半易於消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