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憂併發症 心臟內超音波及早偵測

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憂併發症 心臟內超音波及早偵測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房顫動的電燒手術主要在左心房執行,操作上必須穿透心房中膈,將導管送入左心房後方能治療,這個穿透心房中膈的技術,傳統上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利用導管與心臟陰影的相對位置來完成穿刺的動作,可能會由於個人間心臟血管結構的差異而增加併發症的機率。

全程監控手術  及早偵測併發

臺大醫院心臟科游治節醫師指出,近年來由於心臟內超音波的興起,醫界開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來引導心房中膈穿刺、協助導管操控、監測心臟狀態,可以將輻射量降到最低,並可能及早發現併發症而及早處置,大幅提升手術病患安全。

心臟內超音波  減少輻射暴露量、增安全性

游治節醫師說明,心臟內超音波以即視(real-time)的方式,在整個心房中膈穿刺的過程當中,全程觀看穿刺的過程,引導穿刺針行進的方向,避免穿刺針觸碰到不該觸碰的部位,自然避免心房中膈穿刺可能遇到的併發症,提升心房中膈穿刺的安全性,也避免輻射的暴露,對於一些特殊狀況的心臟,例如心房中隔較厚或較柔軟的病患,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時也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配合3D定位系統 增加精準度

一般在執行心房顫動手術之前,會讓病患先做好心臟的電腦斷層,藉以了解心臟的細部結構,有助於電燒手術的提前規劃,然而電腦斷層要看清楚心臟結構必須注射顯影劑,電腦斷層本身也有一定的輻射暴露量,更重要的是,心臟大小在不同的時間點因為不同的體液狀態而可能會有不同,而電腦斷層的攝影往往與手術日期有相當的差距。

因此,游治節醫師強調,手術現場使用心臟內超音波可將超音波看到的即時影像與3D定位系統結合,可協助醫師精準電燒的位置,以提升手術成功率及減少不必要的併發症。

【延伸閱讀】

27歲男心律不整常進出急診 3D立體定位電燒灼術重拾生活

歐研究:心房顫動早治療,助降低心血管併發症、中風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惡性的腦癌,目前無有效療法,患者平均存活只有1年多;最新研究發現,常用的抗憂鬱藥「單胺氧化酶A」,能有效降低癌細胞增殖,並提高免疫反應,可望開啟治療腦癌的新頁。 治療腦癌大突破 中央研究院士、南加州大學台灣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施陳景虹,帶領研究團隊致力常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鹽酥雞、炸雞、燒烤,美食當前,誘惑無法擋,但隱藏在背後的健康危機,往往被忽視,大腸癌近年來已默默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許多腸癌藥物,療效卻都相當有限。有鑑於此,中研院研究團隊先成功鑑定出能與腸癌專一性結合的「標靶胜肽」,再進一步開發能攜帶二種抗癌藥物的微脂體,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健保署公布,去年國人海外就醫核退費用統計,金額高達3.4億元,為近3年最高。其中以在中國大陸就醫件數、費用最多,約占8成、2億4千萬元。 國人海外就醫 中國大陸金額居冠 健保署統計,去年國人申請緊急醫療費用海外就醫國家,以中國大陸就醫件數最多,占8成以上,依次為泰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帕金森氏症好發於老年人,臨床以手抖、動作慢、四肢僵硬等症狀診斷,但容易與中風、失智症混淆;北醫利用3TMRI可清楚看到患者腦部的黑質區,當發現「燕子尾巴消失」代表罹病,準確率可達9成5以上。 好發中老年人 據統計,國內約有3萬名以上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好發於6、70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