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憂併發症 心臟內超音波及早偵測

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憂併發症 心臟內超音波及早偵測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房顫動的電燒手術主要在左心房執行,操作上必須穿透心房中膈,將導管送入左心房後方能治療,這個穿透心房中膈的技術,傳統上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利用導管與心臟陰影的相對位置來完成穿刺的動作,可能會由於個人間心臟血管結構的差異而增加併發症的機率。

全程監控手術  及早偵測併發

臺大醫院心臟科游治節醫師指出,近年來由於心臟內超音波的興起,醫界開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來引導心房中膈穿刺、協助導管操控、監測心臟狀態,可以將輻射量降到最低,並可能及早發現併發症而及早處置,大幅提升手術病患安全。

心臟內超音波  減少輻射暴露量、增安全性

游治節醫師說明,心臟內超音波以即視(real-time)的方式,在整個心房中膈穿刺的過程當中,全程觀看穿刺的過程,引導穿刺針行進的方向,避免穿刺針觸碰到不該觸碰的部位,自然避免心房中膈穿刺可能遇到的併發症,提升心房中膈穿刺的安全性,也避免輻射的暴露,對於一些特殊狀況的心臟,例如心房中隔較厚或較柔軟的病患,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時也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配合3D定位系統 增加精準度

一般在執行心房顫動手術之前,會讓病患先做好心臟的電腦斷層,藉以了解心臟的細部結構,有助於電燒手術的提前規劃,然而電腦斷層要看清楚心臟結構必須注射顯影劑,電腦斷層本身也有一定的輻射暴露量,更重要的是,心臟大小在不同的時間點因為不同的體液狀態而可能會有不同,而電腦斷層的攝影往往與手術日期有相當的差距。

因此,游治節醫師強調,手術現場使用心臟內超音波可將超音波看到的即時影像與3D定位系統結合,可協助醫師精準電燒的位置,以提升手術成功率及減少不必要的併發症。

【延伸閱讀】

27歲男心律不整常進出急診 3D立體定位電燒灼術重拾生活

歐研究:心房顫動早治療,助降低心血管併發症、中風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高血壓時常來的無聲無息,通常患者頻繁出現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等症狀,才會懷疑是高血壓,進而量血壓才發現高得驚人!當罹患高血壓,除了聽從醫囑服藥外,醫師建議,維持理想體重、飲食多蔬果少油鹽、規律運動、飲酒勿過量、戒菸,以及心情保持愉悅,做到這6大好習慣,有助於穩定血壓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許多人面臨疾病治療,最後身心備受煎熬,帶著痛苦離世,為體恤病人之苦,奇美醫學中心提出安寧居家療護概念,讓病人有權利選擇不痛苦的方式接受治療,達到「在宅善終」的目標,而且還可以在健保IC卡上註記安寧緩和意願,提供更高的便利性。 「泰哥」是一位肝癌和失智症末期病人,因為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平時不菸、不酒,卻驚傳罹患直腸癌;由於大腸直腸癌在早期常無症狀,若等到血便則為時已晚,民眾可透過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把關,而50歲以上民眾,可至國民健康署合作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受免費檢查。自封「秀場小天后」的余苑綺今年31歲,在八月時一直拉血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16歲的的曾同學,現在身高有170公分,4年前,他卻只有135公分,走路都不敢抬頭挺胸,只敢走到別人後面,自覺身高矮小非常自卑;至醫院檢查發現,其生長激素分泌缺乏,透過施打生長激素治療,配合中藥調理、飲食及運動,4年來長高了35公分。收治患者的台北慈濟醫院小兒部主任蔡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