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4警訊~臨「微」不亂,7要點防腦中風

「心房顫動」是一種容易導致腦中風的心律不整疾病。在台灣每年約新增3萬名病患,醫師表示,季節交替,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若出現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等4大警訊,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

心房顫動4警訊~臨「微」不亂,7要點防腦中風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趙子凡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一旦發生時,因為心房沒有有效的收縮,心房內的血液會處於流動不佳的狀態,在這樣的情形下,血液很容易凝結成血栓,容易阻塞腦部血管而造成腦中風。

心房顫動4大警訊: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

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研究顯示,台灣地區約有26萬名心房顫動患者,但據門診調查,約有13至23的心房顫動病患並無臨床症狀,很大一部分是在中風就醫後才被確診,但往往為時已晚,已經造成了偏癱、臥床等悲劇。

因此,早期發現及預防很重要。由於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的跳動變得快速且混亂,導致心跳加速、忽快忽慢,雖有些患者並無異狀,但有些人則會覺得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等症狀,若出現有這4大警訊,應積極就醫。

心房顫動4警訊~臨「微」不亂,7要點防腦中風

調查發現,心房顫動罹患者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

辨識腦中風口訣:臨微不亂

趙子凡醫師強調,每當天氣轉涼,溫度變化大,血管就會收縮,阻塞、破裂風險也隨之增加,因腦中風就醫的患者也會比平時多出近1倍。包括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心律不整的患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另外,曾中風過的患者腦中風的風險也會增加,另外,像是65歲以上長者,因血管彈性差,也應特別注意。因此,提醒高危險族群,預防腦中風應謹記辨識症狀口訣:「臨微不亂」。

首先,「臨」時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第2,「微」笑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第3,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別慌「亂」,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

小心血栓 防腦中風7重點

另外,調查也發現,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由於心臟不規則跳動、無力,心臟衰竭的風險也是一般人的3倍;若與一般中風相比,合併心房顫動的腦中風更加危險,1個月的死亡率高出3倍,同時中風後的殘障程度也較為嚴重。

因此,提醒民眾,若有大中風症狀,包括一手一腳無力、意識不清、語言障礙無法表達,第一時間應立即送醫學中心,因為緊急動脈瘤手術、血栓術只有醫學中心才有辦法處理,送小醫院再轉診會耽誤黃金搶救時間。此外,預防腦中風應注意7重點,包括:

  • 1.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應避免冷天一大早出門。

  • 2.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多清蒸、水煮、涼拌,少吃油炸食物。

  • 3.每週至少運動3次以上,老人家多選擇步行、做體操等緩和運動。

  • 4.戒菸、戒酒。

  • 5.保持情緒穩定。

  • 6.定期做健康檢查、量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

  • 7.遵循醫囑治療慢性病。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688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每到秋冬時節,就有很多因為頭皮問題到皮膚科門診求診的病患,大多是因為頭皮出油而有頭皮屑與頭皮癢。衛福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表示,容易出現頭皮屑與頭皮癢,和頭皮上容易生長的皮屑芽孢菌有關;這些因為頭皮容易出油而造成的問題,除了用藥治療外,平常的清潔也很重要。 皮屑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3歲的李淑子,20年前持續血尿1個月,原以為是更年期症狀,直到先生的叮囑才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膀胱癌第3期,摘除了整個膀胱,終生與造口為伍,從討厭、排斥到接受、感謝它。現在她在玫瑰之友關愛協會擔任志工,教導病友如何照顧造口,同時獲選為今年的抗癌鬥士。 血尿治不好 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結婚是人生大事,不少現代男女越來越有婚前進行健康檢查的觀念,希望可以在結婚前及早發現雙方可能會有的健康問題,共同守護下一代的健康。但你知道嗎?婚前檢查之餘,還有一件事別忘了做!醫師表示,進行婚前檢查時應要有依醫囑接種疫苗的觀念,包含水痘、德國麻疹、B型肝炎、子宮頸癌疫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要提高癌症治癒率,現在有醫療技術可做到「熱死」癌細胞!大家都知道癌症治療不外乎手術、放射線治療與化療,而現在淡水馬偕醫院可以做到把癌症「熱死」! 熱死癌細胞 供氧提高治療效果 馬偕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陳裕仁表示,近來「熱治療」(Thermal Therapy)是一種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