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4警訊~臨「微」不亂,7要點防腦中風

「心房顫動」是一種容易導致腦中風的心律不整疾病。在台灣每年約新增3萬名病患,醫師表示,季節交替,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若出現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等4大警訊,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

心房顫動4警訊~臨「微」不亂,7要點防腦中風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趙子凡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一旦發生時,因為心房沒有有效的收縮,心房內的血液會處於流動不佳的狀態,在這樣的情形下,血液很容易凝結成血栓,容易阻塞腦部血管而造成腦中風。

心房顫動4大警訊: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

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研究顯示,台灣地區約有26萬名心房顫動患者,但據門診調查,約有13至23的心房顫動病患並無臨床症狀,很大一部分是在中風就醫後才被確診,但往往為時已晚,已經造成了偏癱、臥床等悲劇。

因此,早期發現及預防很重要。由於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的跳動變得快速且混亂,導致心跳加速、忽快忽慢,雖有些患者並無異狀,但有些人則會覺得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等症狀,若出現有這4大警訊,應積極就醫。

心房顫動4警訊~臨「微」不亂,7要點防腦中風

調查發現,心房顫動罹患者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

辨識腦中風口訣:臨微不亂

趙子凡醫師強調,每當天氣轉涼,溫度變化大,血管就會收縮,阻塞、破裂風險也隨之增加,因腦中風就醫的患者也會比平時多出近1倍。包括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心律不整的患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另外,曾中風過的患者腦中風的風險也會增加,另外,像是65歲以上長者,因血管彈性差,也應特別注意。因此,提醒高危險族群,預防腦中風應謹記辨識症狀口訣:「臨微不亂」。

首先,「臨」時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第2,「微」笑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第3,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別慌「亂」,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

小心血栓 防腦中風7重點

另外,調查也發現,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由於心臟不規則跳動、無力,心臟衰竭的風險也是一般人的3倍;若與一般中風相比,合併心房顫動的腦中風更加危險,1個月的死亡率高出3倍,同時中風後的殘障程度也較為嚴重。

因此,提醒民眾,若有大中風症狀,包括一手一腳無力、意識不清、語言障礙無法表達,第一時間應立即送醫學中心,因為緊急動脈瘤手術、血栓術只有醫學中心才有辦法處理,送小醫院再轉診會耽誤黃金搶救時間。此外,預防腦中風應注意7重點,包括:

  • 1.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應避免冷天一大早出門。

  • 2.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多清蒸、水煮、涼拌,少吃油炸食物。

  • 3.每週至少運動3次以上,老人家多選擇步行、做體操等緩和運動。

  • 4.戒菸、戒酒。

  • 5.保持情緒穩定。

  • 6.定期做健康檢查、量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

  • 7.遵循醫囑治療慢性病。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688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冬春兩季因為病毒活性較高,流感威脅潛伏,一但感染,發燒就是判別一般感冒及流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因為發燒是疾病與身體拔河的證據,因此發燒也是許多疾病共同表現,若出現反覆發燒超過2周,諮詢專業醫師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常見的不明熱4大病因烏日林新醫院感染科主任郭正邦指出,大部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即使認真控制血糖,許多糖尿病患者仍會伴隨肥胖問題,糖友的「糖胖症」不但讓血糖飆升,死亡率也隨之提高。最新研究顯示,比起內科治療,糖友接受外科治療後不但苦降低死亡率,術後1年的糖尿病緩解率可達80%。歷時3年、逾1000人研究 外科控制病情優台灣減重及代謝外科醫學會舉辦第八屆...

閱讀詳情 »

當年維密天使們帥氣走上T台、自信展現火辣線條的氣勢,不僅扭轉了以往追求瘦弱美的審美觀,更在全球時尚圈,強勢掀起一股革命性的運動時尚風潮。而這股潮流演變至今,逐漸形成嶄新的健康生活型態,潮模們怎麼練、吃什麼成為時尚cool girls最熱衷的話題,進而開始追隨歐美名人與維密超模的腳步,不再嚮往做個纖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助癌友建立自信,降低因治療而掉髮,不敢出門的社交隔離或拒絕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舉辦《第3屆百人捐髮》活動;在愛心大使黃嘉千與女兒夏天的率領下,與現場150人齊心剪下超過30公分長髮,並大聲齊呼(捐髮不忘捐款)助癌友,希望為癌症希望基金會製成假髮,助更多癌友美麗與自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