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來得突然! 哪些症狀要小心?

心肌梗塞來得突然! 哪些症狀要小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近日,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先生因心肌梗塞猝逝,此噩耗震驚商界。醫師指出,隨著國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心肌梗塞高危險群 建立正確生活習慣降低發生率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葉宏一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是因為冠狀動脈堵塞、動脈硬化所致。通常心肌梗塞會隨著年齡增高,發生比率會不斷的增加,50歲以上較可能發生,且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

誘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多半與不良的生活形態及飲食習慣有關,葉宏一醫師指出,特別是患有三高、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早發性動脈硬化、遺傳性家族史、肥胖、抽菸者等,都被視為高危險群。因此,避免精神緊張、疲勞,以及要體能鍛鍊,和定期接受血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延緩動脈硬化的發展,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
心肌梗塞有前兆 胸痛、盜汗別輕忽
葉宏一醫師指出,秋冬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因低溫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偏高。臨床上,約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會出現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噁心、嘔吐等典型的病徵,但一般大眾對這些症狀並無自覺,甚至會以為是其他病徵而忽略,導致發生心肌梗塞時都措手不及,耽誤就醫時機。
葉宏一補充,一旦心肌梗塞發作,最好把握6小時的黃金救援時機,儘速送醫,施行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血管,挽回寶貴生命。
預防遠勝於治療 平時應定期檢測及防治
即使平常身體硬朗,還是有可能發生心肌梗塞。葉宏一提醒,預防心肌梗塞應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若有相關家族病史,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此外,飲食方面應多攝取高纖蔬果,採低脂低鹽、清淡的飲食方式,搭配規律運動,避免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最重要的是,平常需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症狀,如有不適千萬別硬撐,應儘速就醫,才能避免不可逆的悲劇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4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年網路、社群媒體大量健康資訊傳布,但其中真偽摻雜,民眾在健康識能不足的情況下,還可能因為錯誤資訊,損害個人健康。例如義大醫院曾經接獲糖尿病患者,把水果當成正餐吃,結果造成「血糖飆超高」出現失控情形!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部長林季緯表示,沒有正確的健康識能,容易造成身...

閱讀詳情 »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我國優良食品驗證制度曾歷經一連串食安風暴的考驗,現轉型為今日的 TQF 驗證制度,正是這句話最佳寫照。 值此期間,時任經濟部工業局局長,現任新北市副市長的吳明機博士好似一名稱職、專業教練,在食品 GMP 轉型至 TQF 的過程,提供了許多的建議與協助。 2011 年起的幾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中一名17歲少女,就讀國中時就診斷出有甲狀腺結節,由於年紀還小,擔心術後留疤或造成後遺症,遲遲沒有接受治療,沒想到幾年後甲狀腺結節腫的跟雞蛋一樣大,對於外表與生活造成影響,愛美的她才趕緊再求診。經由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高國堯醫師建議,以改良式經口甲狀腺手術切除結節,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南投醫院最近成立「核子醫學科」與「高壓氧中心」,醫療環境更優質化。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除了持續精進醫療設備外,也不斷提升醫療品質,自106年至今,已經完成近千例人工膝及髖關節置換、近400例微創脊椎手術,212例腦瘤及腦出血手術。引進高壓氧治療艙 改善傷口感染、胃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