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來得突然! 哪些症狀要小心?

心肌梗塞來得突然! 哪些症狀要小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近日,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先生因心肌梗塞猝逝,此噩耗震驚商界。醫師指出,隨著國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心肌梗塞高危險群 建立正確生活習慣降低發生率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葉宏一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是因為冠狀動脈堵塞、動脈硬化所致。通常心肌梗塞會隨著年齡增高,發生比率會不斷的增加,50歲以上較可能發生,且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

誘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多半與不良的生活形態及飲食習慣有關,葉宏一醫師指出,特別是患有三高、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早發性動脈硬化、遺傳性家族史、肥胖、抽菸者等,都被視為高危險群。因此,避免精神緊張、疲勞,以及要體能鍛鍊,和定期接受血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延緩動脈硬化的發展,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
心肌梗塞有前兆 胸痛、盜汗別輕忽
葉宏一醫師指出,秋冬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因低溫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偏高。臨床上,約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會出現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噁心、嘔吐等典型的病徵,但一般大眾對這些症狀並無自覺,甚至會以為是其他病徵而忽略,導致發生心肌梗塞時都措手不及,耽誤就醫時機。
葉宏一補充,一旦心肌梗塞發作,最好把握6小時的黃金救援時機,儘速送醫,施行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血管,挽回寶貴生命。
預防遠勝於治療 平時應定期檢測及防治
即使平常身體硬朗,還是有可能發生心肌梗塞。葉宏一提醒,預防心肌梗塞應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若有相關家族病史,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此外,飲食方面應多攝取高纖蔬果,採低脂低鹽、清淡的飲食方式,搭配規律運動,避免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最重要的是,平常需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症狀,如有不適千萬別硬撐,應儘速就醫,才能避免不可逆的悲劇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4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口腔癌危險因子是抽菸、喝酒、嚼食檳榔,檳榔更是已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同時菸、酒、檳者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是123倍。「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根據臨床統計,台灣口腔癌約有75%至90%嚼食檳榔,男性佔口腔癌發生和死亡人數約9成,主因是男性嚼食檳榔比率比女性高出許多,可見戒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癮君子吸菸後產生的「煙味」,其實是煙霧中有害物質不斷釋放到空氣中,其中尼古丁會黏附在家具、牆壁、地毯等物品上,和空氣中的臭氧、亞硝酸行化學反應後產生致癌物質,更會附著在皮膚、毛髮等表面,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寵物在無意識的舔咬中接觸到三手菸,通過口、舌、鼻和呼吸系統,潛...

閱讀詳情 »

水是天然的解藥,而坊間近日卻盛傳「喝自來水容易致癌?」,引起民眾不少恐慌。醫師指出,自來水雖然用氯消毒,會有三鹵甲烷化合物殘留,但含量非常微量,不會有致癌疑慮;但仍建議民眾飲用自來水還是經煮沸後較為安全。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醫師顏宗海指出,水對身體很重要,因人體細胞組織構造、新陳代謝、排泄功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