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0/3小時流程易誤判 臺大醫院新研究登頂尖國際期刊

心肌梗塞0 3小時流程易誤判 臺大醫院新研究登頂尖國際期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胸痛病人是急診所有就診病患最主要的主訴之一,大約佔所有急診就診病患的10%,但最後只有10%的病患會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目前普遍使用的心肌梗塞流程需要在0小時以及3小時檢驗兩次心肌旋轉蛋白濃度,稱為0/3小時流程,病患必需在急診等待較長的時間,除了造成急診室的擁擠,在新冠肺炎的疫情籠罩之下,在急診不必要的等待更增加了暴露新冠病毒的風險。

0/3小時心肌梗塞診斷流程 誤診率高

為此,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發起全球國際合作研究,結合11個國家32個頂尖研究團隊的原始研究資料,利用數種統合分析方法證實當今全球普遍使用的0/3小時心肌梗塞診斷流程,有較高的心肌梗塞誤診率,正確性不如新發展的0/1或是0/2小時加速診斷流程。

診斷流程 關乎效率、病患安全

過去學界普遍認為不同時間的診斷流程只是效率的問題,但是這個研究證實不同時間長短的診斷流程,不僅是效率的問題也是病患安全的問題。研究結果顯示,每1000個急診胸痛病患,使用標準3小時流程則會有高達15個心肌梗塞病患被誤判為正常,使用新流程則只有3個心肌梗塞病患會遺漏診斷。

這個研究收集了全球32個研究,30,066個人的資料,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證據等級最高的研究,刊登在美國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高的的三大期刊之一: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預計將改寫心肌梗塞診斷流程再造、以及新一代超敏感心肌旋轉蛋白檢驗的加速採用。

採用新的加速診斷流程進度緩慢 恐引起病患安全

本研究的緣起是2016年台大李建璋教授和日本順天堂大學心臟科井上健司教授合作的行台北-東京研究,證實亞洲人也可以安全使用心肌梗塞加速診斷流程,但是五年過後,即使在發源地歐洲,採用新的加速診斷流程進度緩慢,臨床醫師擔心加速流程會引起病患安全問題,同時實施加速流程,醫院也需要進行急診與實驗室的流程再造。


【延伸閱讀】

寶寶在肚子裡會哭嗎? 他可能正進行「哭的練習」

治療運動傷害不能拖! 自體軟骨修補系統打造新「膝」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10月30日上午,李冰冰在微博中分享了上戲93級同學聚會的照片,照片中出鏡的同學除了「老搭檔」任泉外,網友們還認出了廖凡、呂靜、「可雲」徐露,直呼驚呆:「原來你們都是同學!」上戲93班還走出劉曉虎,王亞楠,范智博等知名演員,同時憑藉《情深深雨濛濛》中方瑜一角走紅,已因病去世的李鈺也是他們的同班同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遠見雜誌於2015年「國人生活壓力大調查」中,針對一般民眾和精神專業人員個別發出問卷,結果將近一半民眾的壓力程度都在中高度以上,精神專業人員甚至給國人壓力指數打出7.3的高分;九成五更認為,國人的壓力指標在中高程度以上,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台灣的精神病床從1995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黏多醣是一種遺傳性的先天代謝疾病,最嚴重的多數患者,往往在童年就會病逝,早期判斷不易,多數患者都要花一年半至三年才能確診,新生兒篩檢中心所長江傳箕表示,現在運用高階串聯質譜儀篩檢,只要一滴血,就能見真章。衛生保健基金會從今年九月起,將帶頭推動黏多醣症新生兒公益篩檢,除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