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缺氧恐猝死 震波讓心血管「長出來」

心肌缺氧恐猝死 震波讓心血管「長出來」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60多歲的黃先生是冠心病患者,最近總是覺得心臟跳動不太規律,時而正常、時而心跳加快,感覺心臟快從嘴裡跳出來,甚至有暈眩、腦部缺血的現象,經醫師診斷後發現,是因為心肌缺氧導致的心室早期收縮。醫師告誡黃先生,如果這種心律不整的問題未改善,可能會導致心室頻脈、甚至是心室顫動的發生,嚴重甚至會造成猝死。然而,黃先生卻因前後接受過3次心導管手術均無法順利打通病灶, 對於繞道手術的風險又抱持存疑的態度,讓他在治療上進退維谷。

亞東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黃姍惠表示,冠心病患者由於通常都伴隨著心肌缺氧的問題,導致加重心室顫動、心室頻脈發生之可能性。目前要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氧氣灌注的問題,多仰賴氣球擴張術、心導管手術、心血管繞道手術等方式進行,然而,大約有10%的冠心病病患(特別是合併有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瀰漫性病變、身體情況不佳、害怕手術帶來的相關併發症等等,而不適合進行繞道手術或心導管手術治療,只能靠僅有的藥物來減緩心肌缺氧的問題,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影響甚鉅。幸而近年引進台灣的心臟震波,不用動刀及麻醉,對於無法進行心導管或血管繞道手術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黃先生在因緣際會之下,轉診至亞東醫院進行心臟震波治療,在治療後一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改善,在完成九週療程及持續的藥物治療下,心肌缺氧以及心律不整有顯著進步,心室早期收縮的比率從原先的30%降低至幾乎檢測不到,大大減輕了冠心病為生活帶來的不安。

「心臟可比擬做水田,主渠道不通,讓小渠道去灌溉,一樣可以有足夠的血流量」,黃姍惠醫師解釋,心臟震波治療是透過一種高頻率的聲波刺激心血管增生,如「體外按摩心臟」般,進而改善心肌血流的灌注,減少心絞痛或心臟衰竭的發生。由於治療過程是以心臟超音波定位,再施以體外震波,所以毋須開刀,也不用住院,只要定期回診即可。衛福部前年核可後正式引進,但目前健保署尚未核准給付,所以必須自費接受治療。

黃姍惠醫師提醒,心臟震波治療雖比傳統心導管或繞道手術更為簡便,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如心臟內血栓或患有急性心內膜炎、心肌炎等等,都不適合心臟震波的治療;此外,不論採行何種治療方式,少油鹽的飲食、不煙酒與定期運動仍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遵從醫師指示、定時服藥、定期回診、定期量血壓及追蹤血糖、膽固醇,並配合生活作息調整來減少冠心病危險因子,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更顯著,也才是維護心臟健康的根本之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72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般人胃痛時,常直接吃制酸劑,但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表示,中醫角度認為胃病需要「三分治療七分養」,也就是說,胃病很需要調養,光吃藥是不夠的。胃痛主因為何;鄧正梁指出,除了西醫解釋為胃壁被胃酸侵蝕之外,中醫更認為「肝氣犯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現代醫學發現,胃病就是情緒病,現代人...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梁嫣純圖片/康健雜誌   許多人因為症狀輕微或非典型,患有胃食道逆流而不自知,以為小小的不舒服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食道長期被胃酸侵蝕,可能引發食道潰瘍、食道狹窄,造成吞嚥困難。 醫師指出,食道的上皮細胞長期被胃酸破壞,久了可能為了適應強酸的環境而產生變性,造成「巴瑞特...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黃惠如圖片/康健雜誌   每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都可能是無聲的營養竊賊,如下班後的應酬,消耗你好不容易存下的營養,讓你覺得莫名的疲倦。 或者你根本不注意營養,那更糟,你的身體更容易染上尋常的感冒,或是遲早慢性病上身。所幸,多數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補充你失去的營養,並預防...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林芝安圖片/康健雜誌 小劑量、長時間暴露,即使微毒也會變劇毒,吞掉你的健康!從現在起,檢視並改變生活中各種壞習慣,做好每個小動作。   一、別讓灰塵堆積在電腦、印表機的電線上 包包覆電器用品的電線外皮多為塑膠、橡膠製品,使用一段時間後溫度升高,容易釋放塑化劑,電線上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