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揪出辦公室「隱藏毒素」!改掉6習慣

揪出辦公室「隱藏毒素」!改掉6習慣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林芝安
圖片/康健雜誌

小劑量、長時間暴露,即使微毒也會變劇毒,吞掉你的健康!從現在起,檢視並改變生活中各種壞習慣,做好每個小動作。

 

一、別讓灰塵堆積在電腦、印表機的電線上

包包覆電器用品的電線外皮多為塑膠、橡膠製品,使用一段時間後溫度升高,容易釋放塑化劑,電線上如果有灰塵,粉塵容易吸附塑化劑,再散佈到空氣中,被我們吸入或手碰觸。

且散逸濃度會隨著使用電纜線溫度的上升而增加。為了避免增加暴露風險,要經常清理電腦、印表機等電線。

 

二、摸完傳真紙要洗手

碰觸傳真紙或自動提款機的收據後,記得洗手,因為紙張表面要常塗上雙酚A,這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即使很低劑量進入體內,長久下來也會引發健康危機。

 

三、帶不鏽鋼碗筷外出用餐

要外出用餐時記得帶環保碗筷,最好是不鏽鋼材質,因為「所有塑膠的製品都不應該裝或碰觸油脂、熱食」。

此外,不要使用含有二氧化硫的免洗筷,實驗發現,用免洗筷泡過的水拿來養蝦,兩小時之後蝦子抽搐、一天內就死亡;即使用熱水燙過免洗筷,燙過的水浸泡冷卻後拿來養蝦,兩天後蝦子就死了。

 

四、不要直接把紙製便當盒放入微波加熱

因為紙張為了防水,內膜會有一層膠膜,遇熱會溶出塑化劑;同理,紙盒裝的牛奶也一樣,勸你先倒入馬克杯內再加熱。

 

五、以玻璃、瓷器、陶杯或不鏽鋼的杯子喝水

美國哈佛醫學院曾做過實驗,一組人給不鏽鋼的瓶子裝冷水,另一組發給使用PC塑膠材質的容器裝冷水,每天喝,一週後,檢測尿液內雙酚A的含量,結果發現,用PC材質容器喝水的人,雙酚A含量明顯高出許多。

這實驗是用冷水,如果是熱水,問題恐怕更大,如果是PC材質,容易釋放出雙酚A,如果是PVC材質,遇熱會釋出塑化劑。不論塑膠容器的瓶底寫幾號,記得,標示出的可耐熱溫度「只表示在這個溫度下不會變形,不表示不會釋放出化學物質。」

 

六、丟掉車內寶特瓶的水

下班後開車時,如果車內有還沒喝完的寶特瓶水,千萬不要喝,因為經過陽光曝曬或車內高溫一整天,塑膠瓶內的塑化劑已經徹底溶出。

 

(全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605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中市北屯區首次出現鼬獾確診狂犬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共檢測15例樣材,其中2例來自南投縣國姓鄉及台中市北屯區的鼬獾確診為狂犬病,案例發生地區增為9縣市48鄉鎮,感染動物種類仍以鼬獾為主。 疫情截至9月12日止,已檢測食肉目野生動物544例,共130例鼬獾確診感染狂犬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洗腎也能趴趴走!洗腎病友常認為每2至3天就回醫院洗腎,無法遠行旅遊,而自我設限成為宅男宅女;不過,醫師表示,腎友可透過腹膜透析治療,不但換液時間可彈性調整,飲食限制也較少,只要做好旅遊期間的換液照護,其實可以全世界趴趴走。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全台約有7萬名洗腎者,每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藝人郭人豪上週傳出涉嫌吸食大麻,引發各界關注!不過您相信嗎?台灣吸毒人口年輕化、普及化的情況,恐怕遠超過您的想像!調查顯示,29.3%吸毒者首次嘗試毒品的年齡是在國中一年級,且有將近66.7%的吸毒場所是在家中。種種數據顯示,青少年吸毒情形日益惡化,因此,亞東醫院成立北部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不出門就不會感染輪狀病毒?一名1歲5個月的男童,母親鮮少帶出門,某日寶寶卻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家長帶男童到診所就醫,醫師以為感染腸胃炎,僅開藥並告知多休息即可;不料,數日後,腹瀉和嘔吐情形更加嚴重,甚至每晚頻率高達10次以上,導致嚴重脫水,進一步到醫院檢查,才確診為感染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