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病與中風可預防 除了天冷,4危險因子別輕忽

心臟病與中風可預防 除了天冷,4危險因子別輕忽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來因名人心血管疾病(CVD)突然驟逝的新聞層出不窮,日常生活中,你我身邊也偶有案例。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

三高、心血管疾病 增加COVID-19致命風險

國際疫情持續嚴峻,更凸顯護心保健行動的重要。根據美、義、中等國研究亦指出,三高、心血管疾病會增加COVID-19(武漢肺炎)致命風險。其實,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但若缺乏規律運動、常喝手搖飲料、吃速食或油炸食物、抽菸或吸二手菸,小心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遲早找上門。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解釋,因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近年來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熱極冷的氣候型態也是誘發因子之一。

預防重於治療 落實生活避免憾事發生

心血管疾病常發生突然,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留給家人無盡傷痛。依據國民健康署研究107年「運用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探討三高相關疾病歷程及主要死因評估」分析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後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分別是1.78倍、1.47倍及1.43倍。

「預防重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但其實是最好的保命之道,就是將「護心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王英偉強調,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控制三高: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才是護心之道。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更年期藥物會致癌? 錯了!天然荷爾蒙相對較不會增加乳癌風險

鬼門關前走一遭! 師兄罹癌竟釀B肝急性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延燒,歐美醫療先進,然而一些國家死亡率高過中國,歐美重症醫療有何問題?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12日分析,美國加護病床數數一數二,但疫情發展太快,不足容納所有病人,加上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許多輕症患者只能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不容易搶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個孩子都有能力去學習世界上的每種語言,甚至若為敏感耳朵的孩子在牙牙學語時,就可聽見世界上所有語言的基本音素,但很快嬰兒就只學習發生在他生活周邊的人使用語言裡的聲音; 《真實的快樂》一書的作者馬汀.塞利格曼指出,雖沒有證據顯示新生嬰兒擁有能力去學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但孩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表示,實名制2.0第五期網購自4月15日起開始預訂,除原本成人口罩外,將試辦網購4-8歲小童立體口罩,民眾一樣透過Emask口罩預購系統預訂。另外因成人購買兒童口罩比例過高,將恢復兒童口罩購買年齡限制,16(含)歲以下之健保卡才能購買兒童口罩。15...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多吃豆腐等豆類食物,其所含有的大豆異黃酮可以緩解更年期的不適症狀,但1項新的研究表示,攝取大豆異黃酮含量高的食物(植物雌激素),還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對女性的影響尤其明顯,研究刊登在《循環雜誌》(Circulation)。   哈佛T.H. Chan公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