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心吃粽 血壓不飆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心吃粽 血壓不飆高?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來臨,應節食品當然少不了香氣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有時忍不住多吃兩口,血壓血脂又會飆高,倘若嚴格忌口,又少了共度佳節的氛圍,該怎麼吃才能安心品嘗粽子的美味? 

傳統粽子大都由糯米烹煮而成,且含有肥肉、蛋黃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材,因此熱量高、缺乏纖維質,加上各地的烹調手法各異,當過多的油脂和調味料加入,往往讓粽子成為高鈉、高脂不易消化的食品。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指出,以常見的鹹味肉粽為例,當中油脂和額外添加調味料含量較高,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吃多了,血液的黏稠度會隨之上升,除了讓血壓飆升、加重心臟負擔外,更容易增加心肌的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腦中風和心肌梗塞。

得舒飲食融入節日 雜糧取代糯米、增加蔬菜比例
偏甜口味的粽子的內餡以豆沙或棗泥為主,熱量也不低,而且甜餡當中糖、油脂比例偏高,不僅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穩定,高血糖本身就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 

所謂得舒飲食就是有助控制血壓的建議的飲食之一,當中的原則包括:低鈉、高鉀、高鎂、高、高纖維及減少油脂、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的攝取和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取。

首先,糯米纖維較少,可以用五穀雜糧類如五穀米、糙米、燕麥、山藥、紫米、地瓜等取代,以提高纖維的攝取。而油脂較多的肥豬肉、鹹蛋黃則以瘦肉、雞里肌或雞胸肉、黃豆等豆製品代替,可減少油脂及熱量攝取。在製作粽子時加入菇類或牛蒡等食料,可以增加蔬菜的比例,而加入腰果、松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膽固醇的代謝,同時增加粽子的營養素。

不沾醬減少鹽份攝取 北部粽以油飯包粽油脂含量高
選購市售粽子時,可挑選雜糧粽,其次是南部粽,因為北部粽通常都先把糯米製成油飯包入粽葉中蒸煮,油脂攝取量會較高。而雜糧粽則可以增加鉀、鎂離子及纖維的攝取量。其次是吃粽子時盡量避免吃到太多可見的肥肉、鹹蛋黃,讓鹽份、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降低。外購的粽子其實大多味道足夠,不需沾醬就可以品嘗到粽葉清香和米飯的軟糯原味,最重要的是不使用沾醬可以減少許多鹽份的攝取。

一般大小的粽子相當於8分滿的飯量,一餐食用一個就足夠,且應減少其他主食的份量。吃粽子時搭配燙青菜、蔬菜湯及新鮮水果,便能夠攝取更多的鉀、鎂離子及纖維素,讓健康均衡飲食融入佳節當中。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好好把熱量消耗一番,每次40分鐘,每周3、4次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游泳、踩腳踏車,有益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雄黃多含硫、砷 加熱後飲用恐傷神經、肝腎及心肌
傳統習俗上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做為辟邪除蟲之用,但雄黃多為含硫和砷的礦石,經過加熱之後轉化為三氧化二砷,這種化合物是對人體有害的劇毒,食用後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除了腸胃不適,上吐下瀉之外,嚴重時可以損害神經、肝臟、腎臟及心肌等器官的損傷,建議大家在端午節時不要飲用雄黃酒。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全台4月瘋媽祖,今年特別夯,除了9天遶境,媽祖也成為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參選2020年總統的關鍵,因為郭台銘說,媽祖託夢,要他參加黨內初選。就連18日全台有感大地震,震度雖強,但損傷輕微,不少人聯想這是媽祖旨意。 社群口碑資料庫顯示,在社群熱門時事中,上周爆炸性話題就屬台灣首富參選,總統大選的相關討...

閱讀詳情 »

有1名程式設計師,近幾個月來一直因為手部不明原因長出的一坨小肉團感到困擾,打電腦寫字都會摩擦到,小肉團越長越大,且對工作造成嚴重的干擾,因而就醫治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謝向傑醫師表示,手部腫瘤是一種常見的惱人疾患,因為手部組織的深度較淺,多數的病人可以因此輕易地發現手部的腫瘤。這些腫瘤有些會...

閱讀詳情 »

隨著3C產品越來越便利與普及,低頭族也不再是年輕人的代名詞,越來越多長輩們開始頻繁使用手機與平板追劇,導致眼疾問題不斷發生。3C產品所發出的藍光,往往被認為是萬惡淵藪,而實際上到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眼睛,甚至導致白內障呢?澄清醫院眼科尤誌君醫師表示,藍光對身體的影響並非完全負面,更應該注意的是用眼習慣...

閱讀詳情 »

癌症已連續36年高居我國死因之首,然而有統計指出,合併有「癌因性疲憊症CRF」(癌症化、放療副作用)的癌友超過9成,可能因體力不堪負荷,導致治療被迫中斷。懷特生技日前完成1項大規模4期臨床試驗,證實「癌因性疲憊症CRF」可靠藥物治療改善,該成果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Cancers》。 我國每年罹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