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跳暴衝又亂跳,小心引爆腦中風危機

心跳暴衝又亂跳,小心引爆腦中風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蔡主任,我心臟一直砰砰跳,跳好快,我都快呼吸不過來…」

當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蔡青峰一聽到門診病患有上述症狀,就會提高警覺,並抽絲剝繭找出背後病因。蔡青峰主任觀察到,當病患心跳非常快,且心跳很不規則,病患大多了解他們患有「心律不整」,但多數人不了解,這類臨床上最常見持續性心律不整「心房顫動」背後的警訊,若心臟本身已有結構性問題或原本功能不佳,便可能造成嚴重心臟衰竭副作用甚至休克,而更令人擔心的是,一旦有心房顫動病史,病患中風機率就會大為增加,而且一旦不幸中風,都會很嚴重且預後不好。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常隱含危機

心跳暴衝又亂跳,小心引爆腦中風危機

蔡青峰主任解釋,心臟上半部結構為「心房」,下半部為「心室」,當出現心房顫動時,心房會快速收縮,一分鐘可能收縮300到500下,不過心臟電路傳導是從心房藉由「房室結」傳達到心室,因為有房室結保護調節,心室收縮速率不至於像心房收縮那麼快,但心室收縮速率還是常飆到一分鐘一百多下,甚至超過一分鐘150下,且忽快忽慢,這種「心律不整」就是「心房顫動」,至於心室的收縮速率就是ㄧ般人所測量到的心跳,因此發現心跳速度過快,一分鐘超過100下以上,加上心跳不規則,就要懷疑可能是心房顫動造成。

發生心房顫動時病患很容易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外,心室雖然快速收縮,但每次收縮力量並不完整,結果就是心臟打出的血流無法有效供應全身代謝而出現心臟衰竭。因此病患會有血壓偏低、頭暈暈眩、喘、水腫等症狀。嚴重者,有些病患甚至還出現急性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呼吸衰竭而需要氣管插管急救,甚至有可能導致心因性休克危險。

一旦有心房顫動病史,中風威脅悄悄近身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瘀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隨著血液流至全身各處,可能導致心肌梗塞、腦栓塞 (缺血性腦中風、偏癱)、肢體動脈栓塞 (嚴重者須截肢) ,病患的生活勢必大受衝擊。蔡青峰主任只要想到這樣的風險便憂心忡忡,所以他常苦口婆心勸誡病患盡快接受治療、按醫師指示用藥。

面對心房顫動危機,目前主要治療目標在於減緩心跳又快又亂的困擾、降低因心衰竭住院進而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同時降低中風風險。歐美及我國最新治療指引也指出,以陣發性心房顫動來說,若運用相對較安全的心律不整藥物幫助維持穩定正常竇氏心律,並預防心房顫動復發,病患的心悸頻率就會減少許多,生活品質也會大幅改善。如果是慢性持續性的心房顫動,用藥則以症狀治療為主。另一方面,針對所有心房顫動病患,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及中風的發生,更是當務之急。

定期監測心跳,及早發現異常

蔡青峰主任也提醒,年齡越年長,出現心房顫動的比率越高,若有心房顫動而不及早控制,很容易中風,中風後,醫療與家庭負擔都會增加。因此,希望民眾多注意且有效監測心跳速率及規律,一旦發現心律不整,就要盡快就醫找出原因、及早治療,生活品質才不會受影響。

MAT-TW-2100999-1.0-07/2021

【延伸閱讀】

高階Level 3胎兒磁振造影和研修醫師培訓計畫 為胎兒異常把關

40歲以下年輕型乳癌 治療策略考慮3大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7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台灣人好長壽!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到明年就達14%,2025年時更高達20%。然而,活得長壽也要活得健康才快樂,而攸關健康快樂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能吃能動精神好;尤其銀髮族退休後,正要展開人生第二春,千萬別因為行動力不佳而無法如願。醫師提醒,肌肉量從三十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根據日本醫師日野原重明2014年出版的《百歲良醫指引樂活長壽》指出,一周解便3~21次是最理想的狀態。不過,只要排便時間不固定、沒有每天排便就算便秘嗎?一天到底應該排便幾次才算正常?守護腸道健康,可以從觀察便便開始! 4重點快速判別腸道健康 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巴金森病友雖定期服藥,仍難免發生藥效波動,出現「凝凍」現象,有如木頭人般,雙腳釘在地上,行走困難非常容易跌倒。為此,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特別製作「巴金森關懷小卡」,讓病友隨身攜帶,需要幫助可出示小卡,尋求旁人協助、免於發生危險。 高齡化社會 巴金森患者攀升 巴金森之友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迎接5月報稅季,民眾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要多注意,若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結算方式,包括105年度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都可全額列舉扣除;中央健康保險署表示,且不受新台幣2萬4000元保險費扣除額上限限制。 健保費繳費紀錄 可使用健保署資訊網 此外,民眾想查詢105年度健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