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本土再增28例、添4死! 新北12例最多、台北11例

快新聞/本土再增28例 添4死! 新北12例最多 台北1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31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28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1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例本土病例(其中10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5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2021年6月26日至7月10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2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11例、桃園市2例,新竹縣、彰化縣及臺中市各1例;其中15例為已知感染源、9例關聯不明、4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快新聞/本土再增28例 添4死! 新北12例最多 台北11例中央公布今日確診病例(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2日至6月22日,確診日介於5月25日至7月6日,死亡日介於7月7日至7月9日。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9日累計公布13,986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80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4.4%。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中,案15342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7月8日自沙烏地阿拉伯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在機場採檢,並入住防疫旅館,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案15351為菲律賓籍30多歲船員,5月17日自菲律賓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為陰性即登船出海工作,7月10日返臺並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出海工作及在臺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案15353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7月10日自印尼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在機場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7月11日出現發燒症狀,已於醫院隔離治療,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25,35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608、702例排除),其中15,249例確診,分別為1,202例境外移入,13,9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5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74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3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68例、臺北市283例、基隆市25例、桃園市21例、彰化縣12例、新竹縣9例、臺中市4例、宜蘭縣、苗栗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雙手不明原因出現顫抖、四肢無力、常常跌倒,要注意可能罹患難治癒的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一項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除了規律用藥,亦需要保持運動習慣、營養均衡、良好的睡眠品質。 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哪裡不同?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指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對「中醫養生」的概念根深柢固,以為「中藥沒有副作用」、「長期吃,保養沒關係」,其實大錯特錯了!舉一般人秋冬為了治療感冒而自己泡金銀花茶、板藍根茶來喝為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點出,若一味地使用某種中藥,不但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

閱讀詳情 »

▲冷變熱、熱變冷,氣溫一變化就累、喘跟腫,醫師警告恐是心衰竭的要命警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羅維哲/台中報導 季節交替,如果你也是只要氣溫一變化就容易出現有累、喘、腫(水腫)的症狀,千萬要快找醫師了!因為這些一般人不容易跟心臟聯想在一塊兒的症狀,其實全是「心臟衰竭」的大警訊,尤其,國內急診室幾...

閱讀詳情 »

圖說:胚胎及檢體的監測系統 CNEWS匯流新聞網吳世豪/台北報導 美國一對不孕夫妻進行試管療程後,順利懷孕且喜迎一名女嬰,只是女嬰黑髪深色皮膚,一點也不像父母,經過DNA檢測才確定,兩人都不是親生父母! 最後尋線追蹤才從另外一對人工受孕夫婦找到自己女兒。由於此間南加州生殖中心的疏失,妻子的子宮被植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