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陳時中鬆口「7/12有望走向開放」 餐廳內用6規定

快新聞/陳時中鬆口「7 12有望走向開放」 餐廳內用6規定

本土疫情延燒,全國三級警戒一延再延,外界關注7月12日能否微解封。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來不少縣市疫情相對穩定,雙北熱區經大規模篩檢後也安全,「7月13日起若能有好的預防措施、應變能力、高強度管制,可走向開放的路」,目前的規劃方向是放寬外食內用。不過他也強調,是以疫情為重,不是以開放為目標,在可控條件下讓生活回到正軌。

陳時中今在疫情記者會主動提及,7月12日後的相關作為,他指出,基本上近來疫情從縣市別裡,有很多縣市相對穩定,而雙北熱區的個案數逐漸減少,且熱點經過幾次大規模篩檢、隔離後也相對安全。

陳時中說,7月13日起若能有好的預防措施、應變能力、高強度管制,可走向開放的路。不過,他強調,目前的疫情下所做的判斷,最終還是要看7月12日整體疫情來決定,目前的規劃方向,會朝讓大家在身心健康管制下,放寬外食內用。

陳時中重申,是以疫情為重,不是以開放為目標,在可控條件下讓生活回到正軌。至於相關指引會包含哪些,他表示,距離、隔板、非公用餐具、實聯制、量體溫、清消都是最基本的,「如果做不到,就只能外帶」。

陳時中提及,沒有覺得整體疫情控制不住,只是雙北等疫情較嚴重的地區收尾當然比較慢,要一步一步來,現在篩檢量能、匡列隔離速度都能符合疫情需要。

陳時中指出,三級警戒主要有2個指標,一是每週群聚感染事件少於3件,或每天感染源不明個案少於10例,「這週已連續2天少於10例不明感染源個案、連續幾天沒有新增社區群聚感染。」不過他表示,這個指標非常不穩定,為了讓未來警戒等級能較穩定維持,正在尋求一個能展現疫情控制和應變能力的指標,再來做警戒等級分類。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老住持困擾了20年的「心事」,積極治療手術才終結心房撲動。(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投一名70歲寺廟住持,20年來心跳常高達100多下,經常感到心臟腫脹,吃藥也不見效,雖然嚐試以唸佛、禪修等方式,希望可減輕症狀,但仍覺得十分不舒服,只好一路忍了下來,直到日前被信眾建議...

閱讀詳情 »

▲重訓過度,越來越多人練出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瘋健身,用力不當,竟練出滿滿「肌肉硬塊」疼痛又手不舉!一名24歲碩士生為了追求健美身形,即使課業繁重,每天下課之後仍往健身房跑,幾乎天天在做重訓,沒想到訓練過重又用錯力量,還以為痠痛才代表在...

閱讀詳情 »

痛風發作就像老虎扯關節! 緯來《醫次搞定》日前討論「痛風」主題,蔣偉文分享自己的痛風經驗:「當時為了追在pub當調酒師的老婆,我天天跑去喝調酒,結果某天夜裡竟被痛醒,腳大姆指的下面痛到無法踩地板,醫生告訴我罹患痛風,我自己超不能接受,印象中痛風是老人才會有的。」 醫生提醒,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常常營...

閱讀詳情 »

《好醫師會客室》振興醫院蔡昇翰醫師:男性工作狂攝護腺易發炎。(影/優傳媒影音製) 優傳媒記者溫建鈞/台北報導「事業有成」的男人容易攝護腺發炎?!振興醫院微創手術科蔡昇翰主任表示,中年男人如果長期作息顛倒、憋尿或是水份攝取不足,攝護腺很容易發炎,出現疼痛及發燒等症狀,要立刻接受醫師診療。 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