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跳老破百下、覺得心臟腫脹 寺廟住持一忍20年才知「心房撲動」

▲老住持困擾了20年的「心事」,積極治療手術才終結心房撲動。(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投一名70歲寺廟住持,20年來心跳常高達100多下,經常感到心臟腫脹,吃藥也不見效,雖然嚐試以唸佛、禪修等方式,希望可減輕症狀,但仍覺得十分不舒服,只好一路忍了下來,直到日前被信眾建議應積極治療,就醫才確診是心房撲動,接受電燒手術治療後,大嘆「原來心臟跳動可以如此輕鬆!」。

收治病人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律不整醫療團隊醫師莊傑貿表示,患者治療之前,自述心臟時常處於腫脹狀態,加上吃藥、唸佛、禪修等皆不見效,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而未積極就醫,直到手術後,才不須再透過藥物控制。

心房撲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常見於年長者,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跳每分鐘約60到90下,患者因老化的關係,使心臟異常放電,產生心房撲動,每分鐘心跳次數超過100下。

莊傑貿指出,包括年紀較長、甲狀腺亢進、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鼻竇症候群、肺部疾病及肺栓塞,或以往做過心臟手術或心房顫動電燒的患者,都是相關危險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莊傑貿說,此類病患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經常無效外,也會容易引發心房撲動合併快速心室傳導,更可能引發猝死或增加中風機率,另外心律不整藥物亦有副作用,都會建議透過電燒手術以解心頭大患。

莊傑貿提醒,雖然電燒手術成功率高,但患者治療後仍需定期回診追蹤;民眾平時若出現陣發性心臟跳動快速,每次心跳快持續30秒以上,且症狀持續一、兩個月時,有心電圖證實心房撲動,就會建議做電燒治療,由醫師全面考量症狀,進行合適的治療方式,降低因心房撲動產生的併發症。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般老百姓盼不到疫苗可打,各地方卻屢傳政治人物插隊、診所偷跑的離譜案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9)日上午祭出法條,揚言針對台北市好心肝診所涉讓一般民眾偷跑先打疫苗一事,高喊可開罰最重200萬,那麼其他政治人物要罰不罰?陳時中下午給了答案「法就在這,違法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捐贈台灣的124萬劑AZ疫苗,預計6月12日完成檢驗封緘後,分階段陸續配送至各地,關鍵的7類接種對象優先順序今(9)日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善如流,拍板同時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尚未接種第一劑疫苗者」、「住宿式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及住民」、「洗腎患者」及「75歲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才在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上,面對立委不斷逼問何時才有居家快篩試劑時,罕見動怒,脫口而出「他們要進口啊,沒進口我們要審啥毀啦(審查什麼)?」。食藥署今(9)日公布最新進度,真的有2家業者來申請專案輸入國外的居家快篩產品了。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簡任技正林...

閱讀詳情 »

台灣疫情升溫,目前累計死亡人數已達308例,近期也爆出醫護人員的離職潮,對此民眾黨立法委員蔡壁如今天在立院質詢時希望蘇貞昌能保護醫護人員的權益及安全,提出三點,包含醫護人員的防疫津貼、防疫保險、落實執行第五類傳染病治喪病的補助辦法,蘇貞昌也允諾表示,將會加強落實對醫護人員安全上、保護上的部分。蔡壁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