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陳時中:現在不宜推動疫苗證明 先提高接種覆蓋率

快新聞/陳時中:現在不宜推動疫苗證明 先提高接種覆蓋率

全民施打COVID-19疫苗,疫情指揮中心研擬數位證明簽發平台,昨首度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數位證明要用什麼名稱才能表達地更適切、更完整,免得被大家誤會成是進出特定場合的基本要求,例如本來打算用「數位護照」,如今要再重新思考。他並指出,現在也不宜來推動,要等到疫苗覆蓋率較高才會考慮。

因應防疫,部分場域要求民眾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或檢驗陰性證明才能通行,疫情指揮中心擬規畫數位證明簽發平台,讓民眾查詢疫苗接種、篩檢的正式證明文件,最快月底上路。先前陳時中預告,會在16日邀集專家討論如何使用,以兼顧人權與防疫。

陳時中今被問及該會議有何結果,他回應,名稱上要怎樣更有適用性、表達更完整,以免大家誤會成使用該認證才能進出場合的限制和要求。他透露,原本要用「數位護照」來稱呼,會重新思考別的名稱。

陳時中說,這時還不宜推動疫苗相關證明,要等疫苗覆蓋率較高才來考量,昨天的會議等於是泛泛討論,疫苗證明還需要有相當社會共識才能形成。最新的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是39.21%,劑次人口比 42.13劑/每百人。

另外,會不會在加購疫苗,陳時中表示,不排除加購的可能性,會審慎根據資料與國外施打第三劑的情況。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衛生福利部於10月19日舉辦「第七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事人員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對於照護民眾健康有卓著貢獻的醫事人員,衛福部胸腔病院傅昭陽營養師於衛生福利部27家醫院約計11類職業別的專業人員中榮獲「優良獎」,得獎人用專業與熱枕,積極認真地為照護民眾的健康付出與奉獻,不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大多數上班族因為工作幾乎都要使用電腦,加上手機不離身,發生手部疼痛的狀況明顯變多,加上疫情期間還需要兼顧打掃、下廚、顧孩子,更誘發了身體各部位的疼痛。 近來臨床上常見有肌腱炎、媽媽手、手部的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尤其網球肘的病例也增多,另外,居家工作長時間坐姿不良,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不抽菸,一樣不能忽略中風風險!門診就收治一名教授,雖然沒有三高或吸菸習慣,卻有心律不整、家族中風病史,偏偏忙於工作,缺乏運動,且忽略定期回診,日前在演講途中突然左臉歪斜、說話不清,儘管症狀發生不到一分鐘就恢復正常,但觀眾有警覺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好不容易痊癒,後遺症卻是「毛」病最多!台北榮總今年7月中旬開始,針對新冠肺炎康復出院的病人設立整合門診追蹤,最新統計就發現,在1到3個月回診的病人當中,最多抱怨有掉髮問題(43%),其次才是睡眠障礙(39%)、關節痠痛(30%)、疲勞(26%)、肌肉痠痛(1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