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肺炎好不容易痊癒 北榮統計:台灣人後遺症竟是「毛」病最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好不容易痊癒,後遺症卻是「毛」病最多!台北榮總今年7月中旬開始,針對新冠肺炎康復出院的病人設立整合門診追蹤,最新統計就發現,在1到3個月回診的病人當中,最多抱怨有掉髮問題(43%),其次才是睡眠障礙(39%)、關節痠痛(30%)、疲勞(26%)、肌肉痠痛(15%)、胃口變差(11%),至於為什麼掉髮問題最多,是否與新陳代謝或心理壓力有關,院方認為還需要長時間觀察才能釐清。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有1萬6337例新冠肺炎確診病患;2020年起累計846例死亡病例。儘管台灣患者多數是輕症,但不少人在痊癒回家之後,卻仍可能面臨大大小小不一的後遺症。

台北榮總今年7月中旬起,便整合神經內科、精神科、營養師、皮膚科、胸腔內科、感染科、復健科等7大專科,推出整合門診。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醫師柯信國表示,目前從台北榮總出院的確診患者共有253人,其中約有7成回來看整合性門診,另外3成則可能因為住太遠或症狀不明顯而未回診。

柯信國表示,門診分析發現,在回診的179人中,平均年齡超過50歲,高達75%都是看胸腔內科追蹤,其他25%,則分別有感染科、婦產科、兒童過敏科、成人類流感等就醫需求。他個人進一步分析50名患者在首次回診後反映的問題,發現不只肺功能,不少人還會掉髮、失眠或疲倦,後續再安排到不同科別,由專科醫院對症下藥。

柯信國舉掉髮或失眠為例,不少人在住院期間就有類似情況,但以為只是短期現象,沒想到出院後一樣得靠安眠藥入睡或依舊掉髮,究竟是跟新冠肺炎本身有關?抑或是住院、心理壓力影響?由於目前病人多只是1到3個月的回診,時間性上還需要較長期的觀察追蹤。

台北榮總醫務企管部主任李偉強說,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在解除隔離、出院之前,院方都會請個案管理師評估是否需要追蹤後遺症,出院後再安排整合門診照護,病人如果有胸腔、心肺功能復健以外的需求,都會由負責的胸腔科醫師協助安排相關專科醫師一一會診,請醫師來看病人,病人不必再跑遍各診間。

李偉強表示,其他醫院出院的確診者也可以到台北榮總追蹤,而追蹤迄今,發現病人回診反應的問題五花八門,不少人壓力性掉髮、禿頭,甚至連胸毛都掉,只好請皮膚科醫師協助;有人則是焦慮、嚴重失眠需要求助精神科醫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沒有三高、不抽菸一樣「腦中風」! 輕忽8大危險因子危機倍增

國際學生髖關節意外「粉碎」 台醫巧手讓她首次回診即恢復行走能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缺「碘」可能易發胖變笨!根據根台灣國健署特別針對台灣民眾尿液碘濃度分析分,結果發現有超過5成者尿液碘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碘濃度下限,推測可能與長期未食用加碘的鹽,又少食用含碘食物有關;長期碘攝取不足會導致人體代謝速度變慢,容易發胖、怕冷、疲倦,還會造成心智功能障礙。根據台灣國健署「2010-...

閱讀詳情 »

屍體摸起來是冷,聞起來是臭的,看起來有些很可怕,最重要的是很難保存。。。 但人類醫學對屍體的需求必不可少,手術練習和醫療研究,屍體短缺幾乎是每個醫學院都會遇到的頭疼問題。現在解決方案來了!SynDaver 實驗室造出了超逼真的合成人體和身體器官。 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Sakezles...

閱讀詳情 »

可是幾塊海蠣炸,卻讓66歲的同安陳阿姨到鬼門關外走了一遭。食管破裂,食物從裂縫漏到胸腔裡,食物殘渣佈滿胸腔引起感染,讓她住了兩個多月的院。而造成食管破裂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海蠣炸中鋒利的海蠣殼碎片。治癒後的她仍然後怕:今後再也不想吃海蠣了。 今年2月6日,陳阿姨午飯吃完海蠣炸後,整個人都不好了,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