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肺炎好不容易痊癒 北榮統計:台灣人後遺症竟是「毛」病最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好不容易痊癒,後遺症卻是「毛」病最多!台北榮總今年7月中旬開始,針對新冠肺炎康復出院的病人設立整合門診追蹤,最新統計就發現,在1到3個月回診的病人當中,最多抱怨有掉髮問題(43%),其次才是睡眠障礙(39%)、關節痠痛(30%)、疲勞(26%)、肌肉痠痛(15%)、胃口變差(11%),至於為什麼掉髮問題最多,是否與新陳代謝或心理壓力有關,院方認為還需要長時間觀察才能釐清。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有1萬6337例新冠肺炎確診病患;2020年起累計846例死亡病例。儘管台灣患者多數是輕症,但不少人在痊癒回家之後,卻仍可能面臨大大小小不一的後遺症。

台北榮總今年7月中旬起,便整合神經內科、精神科、營養師、皮膚科、胸腔內科、感染科、復健科等7大專科,推出整合門診。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醫師柯信國表示,目前從台北榮總出院的確診患者共有253人,其中約有7成回來看整合性門診,另外3成則可能因為住太遠或症狀不明顯而未回診。

柯信國表示,門診分析發現,在回診的179人中,平均年齡超過50歲,高達75%都是看胸腔內科追蹤,其他25%,則分別有感染科、婦產科、兒童過敏科、成人類流感等就醫需求。他個人進一步分析50名患者在首次回診後反映的問題,發現不只肺功能,不少人還會掉髮、失眠或疲倦,後續再安排到不同科別,由專科醫院對症下藥。

柯信國舉掉髮或失眠為例,不少人在住院期間就有類似情況,但以為只是短期現象,沒想到出院後一樣得靠安眠藥入睡或依舊掉髮,究竟是跟新冠肺炎本身有關?抑或是住院、心理壓力影響?由於目前病人多只是1到3個月的回診,時間性上還需要較長期的觀察追蹤。

台北榮總醫務企管部主任李偉強說,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在解除隔離、出院之前,院方都會請個案管理師評估是否需要追蹤後遺症,出院後再安排整合門診照護,病人如果有胸腔、心肺功能復健以外的需求,都會由負責的胸腔科醫師協助安排相關專科醫師一一會診,請醫師來看病人,病人不必再跑遍各診間。

李偉強表示,其他醫院出院的確診者也可以到台北榮總追蹤,而追蹤迄今,發現病人回診反應的問題五花八門,不少人壓力性掉髮、禿頭,甚至連胸毛都掉,只好請皮膚科醫師協助;有人則是焦慮、嚴重失眠需要求助精神科醫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沒有三高、不抽菸一樣「腦中風」! 輕忽8大危險因子危機倍增

國際學生髖關節意外「粉碎」 台醫巧手讓她首次回診即恢復行走能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不吃藥,三天治好腰痛的「腰腿活力操」 大約十年前,我第一次接觸「真向法健身操」,是以伸展腰、腹、腿三個部位的活力拉筋操。當時我有很嚴重的腰痛問題,一不小心就會發作。人類是一種很脆弱的動物,每次只要我蹲下來搬取重物或從椅子上起身,就會在毫無預警的狀態下感到劇烈的腰痛,於是我愈來愈不敢活動身體,成天鬱...

閱讀詳情 »

        【腦外科醫師親身實證‧專業保證】   日本腦外科權威醫師數十年的第一線執刀經驗,發現透過飲食、運動等措施,能確實改善記憶力,並預防中風、癌症和文明病。以下就是他在「飲食」「冥想」「運動」「心理」四方面,提出預防失智的生活方式。 &nb...

閱讀詳情 »

手臂線條到底該怎麼練呢?IPTA教官林添進表示,其實只要在家準備一條彈力繩,每天利用看電視的時間順便運動,就能連出漂亮的手臂線條囉!  肱二頭肌訓練動作: 1. 彈力繩彎舉準備動作:身體呈直立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肩膀內收下壓,雙手掌心朝上握住彈力繩兩端,將彈力繩平均兩側長度踩在腳下。 分解動作:動作...

閱讀詳情 »

祖百忌是說某些日子的宜忌,在一天中的某時不要做某事否則會發生某事。適合或不適合做什麼事情,夜裡頭的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陽氣開始產生了,所以要護陽 中午時,陰開始生起來了,所以古代人遵守著:「過午不食」一旦過了這個時間就不吃東西了,吃東西就難以消化 一到下午時候陰的功能開始起作用了,陽氣可以消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