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2確診返家後才知基因定序 羅一鈞:境外個案解隔標準比照Delta

快新聞/2確診返家後才知基因定序 羅一鈞:境外個案解隔標準比照Delta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透露,台北市有一名COVID-19確診病例出關後,因中央基因定序結果較緩慢,才被通知感染Delta變異株。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該個案採檢陰性才返家,且後續都符合解隔條件,未對社區有影響。他並指出,經專家會議討論,已在9月3日修正解隔離條件,境外移入個案無論是否感染Delta,解隔離標準都一律視作感染Delta來辦理。

黃珊珊今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之前台北市的檢疫所曾有隔離17天期滿後回到社區生活的境外回國民眾,因中央基因定序的結果較緩慢,後來才通市府其感染Delta變異株,並緊急召回採檢為陽性確診,進一步匡列解隔離後的第一圈接觸者和第二圈(接觸者的接觸者)並採集中移住到檢疫所。

羅一鈞對此說明,這名案15425在7月14日公布,初判為本土,但7月17日了解個案有美國入境資料後,改判為美國境外移入,後續7月22日再採陰,23日符合解隔條件返家。他指出,個案因改判為境外移入。才沒有立刻驗抗體,後來補驗出是Delta病毒後,中央在8月14日通知北市衛生局,這名病例也在符合採檢陰性等條件後後解隔離,對社區未造成影響。

羅一鈞提及,還有一名案15508是中部境外移入,自英國返台後在7月15日採檢陽性,但一直因為定序困難,直到8月10日才完成定序,也是感染Delta。

羅一鈞表示,過去兩個月內有這兩例因相關原因定序結果比較晚,就是技術上有挑戰,經專家會議討論後,已在9月3日修正解隔離條件,為了避免等待定序結果才能解隔,因此境外個案無論是否感染Delta,都要退燒一天、症狀緩解距離發病日或陽性日10天以上,兩次Ct值>30或陰性才能解隔離,一律比照Delta。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年前掃除,發現家中有些之前吃剩或沒用完的藥物,若藥品還在效期內,可以留著續用,還是應該丟棄不用呢?原大藥局許展綺藥師表示,一般成藥開封後效期就會縮短,口服或外用藥膏建議最多保留3至6個月,若為眼藥水則建議開封後1個月就應丟棄不用;但若是處方用藥,通常須經醫師診斷後方能使用,故建議疾病康復後就應丟棄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在今年的CES技術會議上,出現了一隻可以畫「口腔地圖」的智慧牙刷,由於它可以準確掌握用戶刷過以及錯過的區域,因此一致獲得官方好評,更因此獲得CES 2020最佳創新獎。 綜合外媒報導,在本屆CES技術會議上,口腔護理巨擘高露潔推出了一款全新的Plaqless Pro ...

閱讀詳情 »

▲國內及北半球多國流感疫情持續升溫。(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流感飆上流行高峰期了!疾管署今(7)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上周全台門急診類流感就診突破11萬人次,一口氣比前一周上升2.5%之多,正式進入高峰,同時新增2例死亡,分別為北部及南部女性,其中47歲...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不明肺炎疫情訊息不明朗,中國官方迄今未公布禍首病毒是什麼,但台灣的防疫措施已經一步一步加強力道,繼針對武漢直航班機實施登機檢疫、去函中方要求同意台灣專家赴武漢探疫情之後,疾管署今(7)日再宣布,將武漢市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