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4週200多人死60歲以上占多數 張上淳曝原因

快新聞/4週200多人死60歲以上占多數 張上淳曝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19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5月11日至6月7日200多個死亡個案中,年紀60歲以上有92人死亡,有潛伏疾病的占83%左右,都有慢性潛伏疾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媒體詢問,現在台灣本土死亡率每天都在升高,如果加上今天的死亡個案,算下去大概是2.8%,比全球平均還要高,原因為何。記者另提問,台灣死亡率重症率愈來愈高,是否跟重症藥物用藥不足,以及管制太嚴格行政繁瑣有關。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們對於死亡感到非常遺憾,也會盡最大的努力。一般疫病在急性期時相對的死亡率會高一點,我們會請第一線醫師極力搶救。」

有關高死亡率,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回應,跟全球來比的話,台灣看起來比全球平均更高,但真的要比較的話,族群背景要有年齡相同、潛伏疾病等,相同的族群做比較才是科學上的比較。他說,這波流行中高齡長者確實較多,大部分的高齡長者都有潛伏疾病,這當然就是造成容易死亡的重要因素。

張上淳接著說明,從5月11日至6月7日200多個死亡個案來看,年紀60歲以上已經達到92人死亡,有潛伏疾病的佔83%左右,都是有慢性潛伏疾病,但也不可諱言,疫情來得非常急,造成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的重症照護極大壓力。

對於藥物的部分,張上淳說,最早大家以為瑞德西韋是救命藥,但不是這樣子,瑞德西韋在一開始的研究中,在適當時候使用的話,可以讓病程變得比較短,但對死亡率來說沒有太好的改善。

他指出,瑞德西韋更多的時候就不再經過區指揮官的審查,現在藥物也足夠了下放到地方,各醫院可以自己使用自己審查,以前審查完還要到疾病管制署領藥,程序上稍微麻煩,現在藥都配到各醫院了。張上淳補充說,減少死亡率的其實是類固醇跟抗體藥物,這些各醫院都有。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趕在國內AZ疫苗6月過期前,想自費打疫苗的民眾4月底前可望打得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8)日證實,指揮中心預計釋出5千到1萬劑供第四類自費對象接種,他說「4月底以前一定有機會開放」。另外,指揮中心也針對勞動部提出的「疫苗接種假」研擬中,每人最多可請4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最新聲明,認為應將血栓列為疫苗的「極罕見」副作用後,歐洲已有數國先後宣布或建議限制特定年齡層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今(8)日上午召開專家會議因應,下午更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不會停打AZ疫苗,也不會針對年齡或性別設限,只會更進一步提醒、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最新聲明,認為應將血栓列為疫苗的「極罕見」副作用,但強調整體而言該款疫苗的好處仍大於風險,讓歐洲已有數國跟韓國都先後宣布限制特定年齡層施打。國內感染科專家認為,問題可能出在疫苗首度使用黑猩猩腺病毒作為載體,「人類可能產生奇怪反應」,且又以年輕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飯配手機,吃得慢又滿桌亂糟糟;坐車若不看平板影片就情緒失控。上述情景已經成為不少現代父母每天都得面臨的育兒考驗,忙碌的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或吵鬧,該怎麼辦?國健署今(8)日就發表特別編製的《手機還我 孩子不哭》手冊,邀集專家針對家長最常碰到的情境傳授正確、創意且有效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