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4週200多人死60歲以上占多數 張上淳曝原因

快新聞/4週200多人死60歲以上占多數 張上淳曝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19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5月11日至6月7日200多個死亡個案中,年紀60歲以上有92人死亡,有潛伏疾病的占83%左右,都有慢性潛伏疾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媒體詢問,現在台灣本土死亡率每天都在升高,如果加上今天的死亡個案,算下去大概是2.8%,比全球平均還要高,原因為何。記者另提問,台灣死亡率重症率愈來愈高,是否跟重症藥物用藥不足,以及管制太嚴格行政繁瑣有關。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們對於死亡感到非常遺憾,也會盡最大的努力。一般疫病在急性期時相對的死亡率會高一點,我們會請第一線醫師極力搶救。」

有關高死亡率,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回應,跟全球來比的話,台灣看起來比全球平均更高,但真的要比較的話,族群背景要有年齡相同、潛伏疾病等,相同的族群做比較才是科學上的比較。他說,這波流行中高齡長者確實較多,大部分的高齡長者都有潛伏疾病,這當然就是造成容易死亡的重要因素。

張上淳接著說明,從5月11日至6月7日200多個死亡個案來看,年紀60歲以上已經達到92人死亡,有潛伏疾病的佔83%左右,都是有慢性潛伏疾病,但也不可諱言,疫情來得非常急,造成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的重症照護極大壓力。

對於藥物的部分,張上淳說,最早大家以為瑞德西韋是救命藥,但不是這樣子,瑞德西韋在一開始的研究中,在適當時候使用的話,可以讓病程變得比較短,但對死亡率來說沒有太好的改善。

他指出,瑞德西韋更多的時候就不再經過區指揮官的審查,現在藥物也足夠了下放到地方,各醫院可以自己使用自己審查,以前審查完還要到疾病管制署領藥,程序上稍微麻煩,現在藥都配到各醫院了。張上淳補充說,減少死亡率的其實是類固醇跟抗體藥物,這些各醫院都有。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國衛院研製新冠肺炎疫苗,預計今年6~8月可提出幾個候選疫苗進入動物試驗。(圖/國衛院提供)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嚴峻的疫情,台灣抗疫國家隊快速成軍,身為國家最高醫藥研究機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刻正積極進行疫苗研發,預計今年6~8月間會出現候選...

閱讀詳情 »

70歲嬤如廁暈眩 耳石脫落作祟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2.0」明早9點將正式開放預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傍晚公布預購網址:emask.taiwan.gov.tw,同時宣布調整取貨方式;口罩線上預購並非先搶先贏,將一路開放到18日晚上8點,額滿後將公開抽籤,指...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返台竟有人惡意逃離居家檢疫!台北市衛生局今(11)日開罰一名60多歲自中國廈門的男子,不但從入境一開始就拒絕配合填寫資料,雖經機場檢疫官協助入住一般旅館,但男子卻在當日就逃脫,一路從台北南下高雄小港機場想要出境,衛生局認定其惡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