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7/26解封機率越來越大 「病毒不會消失」恐將成為常態

快新聞/7 26解封機率越來越大 「病毒不會消失」恐將成為常態

台灣自5月COVID-19疫情爆發後,昨天單日感染源不明人數首次低於10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發文寫道,「如果這樣趨緩的狀況持續,7/26解封降級的機率越來越大」。不過,未來感染源不明的零星病例,或許將成為常態,「新冠肺炎病毒不會離開地球,和病毒共存的未來無法避免」。


謝宗學坦言,感染源不明的零星病例,未來或許將成為常態,即使疫苗覆蓋率達到60%以上群體免疫標準,仍然必須維持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綜觀歐美各國在接種疫苗後解封,COVID-19確診數不減反增的情況,「再次證明新冠肺炎病毒不會離開地球,和病毒共存的未來無法避免」。

謝宗學指出,人類得對病毒免疫的方法有兩種途徑,被感染、接種疫苗。為讓國民快速得到強大免疫力、利用最短的時間恢復正常生活,英國目前的政策似乎是雙管齊下:

1. 讓國民快速、大量接種有效的疫苗

2. 大幅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到醫療體系可以承受的程度

3. 完全解封恢復正常生活,病例數暴增,但重症率低,醫療系統可以承受

4. 病毒在社區擴散。沒接種疫苗的人感染得後得到自然免疫力;有接種疫苗的人感染刺激免疫系統讓抗體反應更強(booster),免疫力更為提升

5. 最後,全國人民都有免疫力,新冠肺炎流感化,甚至感冒化

至於英國政策是否真能達到人類和新冠病毒共存?7月19日英國全境解封後,答案即將揭曉。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近期國際往來交流頻繁,不少民眾更是熱衷出國度假,而台灣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及香港等地一向為國人熱愛的旅遊景點。隨著鄰近國家麻疹病例增加,台灣的麻疹疫情也逐漸升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3月30日止,今年國內已累計38例麻疹病例,較同期為高,其中21例為國內感染,1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 ...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壓力大,往往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上身,這難纏的健康隱形殺手易引起諸多後遺症,包括:中風、老化、癌症、免疫系統失調等。近年,佛光山星雲大師積極推廣「一筆字:一切為心造」理念,具有中西醫整合醫學專長的劉吉豐博士更從傳統醫學與科學論證出發,整合出1套以身心安頓為心念的創新思維,並致力...

閱讀詳情 »

「古老的智慧告訴我們,當我們微笑可以感到小確幸;如果我們皺眉頭,就會使自己陷入嚴肅的情緒中。」田納西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生,同時也是首席研究員的Nicholas Coles表示,心理學家並不認同這項說法已有百餘年,這項頗具爭議的理論在2016年被高度討論,當時的17組研究團隊,都未能驗證「微笑可以讓...

閱讀詳情 »

血液循環不佳造成的血栓若是處理不善,血塊流至肺部造成肺栓塞恐有致命風險,過往治療多採用藥物和針劑控制,但後續復發可能性高,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心導管團隊日前成功以器械取栓術,即時為病人根除血塊,病人恢復良好康復出院,也大大振奮醫療團隊。 62歲沈姓男子的右大腿從去年起便開始脹痛,起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