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怕「開腦」抗拒治療腦腫瘤 微創內視鏡手術免留疤

怕「開腦」抗拒治療腦腫瘤 微創內視鏡手術免留疤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60歲邱阿姨,因保養得宜,在同齡朋友間是人人稱羨的美魔女,最近卻為莫名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問題所擾,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為腦下垂體腫瘤所致。但邱阿姨擔心術前需要剃光頭、術後會留下長傷疤,一度抗拒治療,所幸透過微創腦內視鏡手術治療,術後不會留疤,讓邱阿姨還是能保有亮麗外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鄭宇凱表示,絕大多數腦下垂體腫瘤屬於良性,但可能使身體荷爾蒙失調,出現不正常分泌乳汁、月經周期不正常、肥胖、月亮臉、骨質疏鬆、性功能障礙、巨人症等症狀;若腫瘤大於1公分,則會壓迫視神經,臨床上常見症狀是造成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頭痛等情形,此案例便符合上述症狀。


鄭宇凱透露,一提到開腦手術,許多患者會聯想到需要剃光頭打開頭骨,還會在頭皮上留下很長的傷疤,且住院時間長。此外,術後可能因頭骨生長不佳,造成頭骨缺損及頭皮凹陷等,因此有些病患及家屬,往往不願接受手術治療,而延誤病情。


隨著醫療科技日益進步,以往應用在其他器官檢查或治療的內視鏡,如今也被運用在腦部手術當中,而內視鏡與傳統顯微鏡的差異,在於其管徑極細(一般不大於5 mm),處理腦深部病灶時,可將鏡頭直接伸到病灶前方1公分左右位置,相對更為精準,不過腦內視鏡產生的是2D影像,與傳統顯微鏡3D影像不同,故需要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師執行手術。


鄭宇凱指出,目前微創腦內視鏡手術最常運用於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由於腦下垂體位於頭顱底正中央,兩側視神經交會處下的構造,大小約1立方公分,若以傳統開顱顯微手術治療,需要小心避開10到20公分左右的腦部神經血管,才能到達病灶處;因此若改以內視鏡手術進行,則由鼻孔進入,內部鼻黏膜只需切開約2公分傷口,即可將內視鏡及手術器械放到理想位置,不僅視野寬廣、影像清晰、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頭皮也不會留下傷疤。


鄭宇凱提醒,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千萬不可輕忽,仍應赴醫接受詳盡檢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關鍵期,以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氣轉熱是否降低新冠病毒活性? 張上淳:不可大意
第7輪口罩實名制3.0上路 4大超商都可預購繳費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鼻子坑坑疤疤,小心鼻淋巴癌上身!臉頰不平整,以往常被說月球表面,雖然外觀不好看,但心裡不在意,仍然可以自信生活,但鼻子如果出現異常疹子,剛開始不會疼痛,但長期不好,不斷發炎就像火山口一樣,小心很可能是鼻淋巴癌,最嚴重可能導致鼻子潰爛,傷害神經引發失明。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有一種沒睡飽,是旁人覺得你眼睛無神沒睡好。一雙靈動的雙眸,不僅是雙眼皮的形狀,眼睛肌肉的張力更居關鍵因素,尤其現代人頻繁使用3C產品導致用眼過度,每天穿戴及拔除隱形眼鏡、使用雙眼皮貼等,或因不當卸妝,致使眼瞼長期受到拉扯,再隨著年紀增長的老化因素,使支撐的提眼肌及眼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61歲的張先生從事廣告工程,閒暇時的興趣是喜歡釣魚,40歲那年時常覺得手抖、四肢僵硬,釣魚甩竿時總覺卡卡的,還因為手抖的厲害,連帶魚兒也不太上鉤,就診後接受一系列檢查,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千岱表示,帕金森氏症為成年人最常見的動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在聖誕節的歡騰氣氛中,獲得一份美好的禮物是所有小孩的夢想,身為家長的你,是否在傷腦筋要挑什麼禮物給孩子呢?若你想送玩具之前,先來聽聽兒科醫師教你怎麼挑禮物?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玩具應要適齡且適合孩童發展,並小心可能造成傷害的風險。選玩具醫師這樣挑:(1)選擇適合孩子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