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怕染疫不敢上醫院「拿氣喘慢箋掉了1成」 醫師曝可怕後果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醫院管制變嚴、加上民眾怕上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國內有醫院的氣喘門診就觀察到警訊,不但氣喘就醫人次下降了近2成,讓醫師更緊張的是,拿慢性處方箋的人次也下降了近1成,偏偏這群人是最不該中斷用藥的中重度氣喘病患,提醒民眾千萬勿擅自停藥,避免引起氣喘急性發作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到整個呼吸道,引起氣喘急性發作,並可能導致肺炎和急性呼吸道疾病,因此中、重度氣喘患者比一般人有更高的病情惡化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林慶雄表示,比較新冠肺炎疫情前後,醫院的氣喘門診人次一口氣下降了近2成,拿慢性處方箋的人次也下降了近1成,背後原因無非就是民眾怕上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加上中央祭出管制措施,限縮看病、陪病及要求進出醫院插卡查旅遊史、接觸史等,讓不少真該回診的人也不回診了。

拿慢性處方箋的人次下降,是林慶雄眼中最大警訊,他直呼可怕!因為這群人全是發作頻率及嚴重度高的中、重度病患,一定需要長期用藥控制,否則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甚至呼吸衰竭等嚴重後果。

林慶雄強調,目前醫院是最安全的地方,提醒氣喘患者,在疫情期間仍需要定期回診及服藥治療,勿擅自停藥,避免引起氣喘急性發作風險。如果真害怕到醫院回診及領藥,也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先在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或透過連續處方箋於社區藥局領藥,醫院也有領藥得來速服務,以維持良好的氣喘控制。

國健署強調,5月5日是世界氣喘日,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已呼籲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為降低氣喘患者感染風險,患者應配合醫師指示,按時使用藥物,特別是吸入性藥物,好控制氣喘,日常更有3項照護重點不能漏:
1. 正確用藥及不擅自停藥:氣喘患者及家屬不應擅自停藥,應配合醫師指導,正確使用藥物(特別是吸入性藥物),以確保藥物能進入呼吸道,而不是在口腔中,才能有效達到治療目的。

2. 避免接觸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如:塵蟎、灰塵、二手菸、花粉、汽機車廢氣及冷空氣等,並透過居家環境清掃降低呼吸道感染。

3. 疫情期間要勤洗手(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外出戴口罩並隨身攜帶藥物,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害「坐」困家中? 調查:5成台人生活型態變了、負面情緒多

咳嗽、鼻水斷不了… 出生未滿2個月兩度住院全怪百日咳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聯亞生技今日發新聞稿表示,其研發的UB-612疫苗,在50位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在接種2劑後8到10個月後,再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免疫反應初步結果顯示,對武漢原生型病毒株、Delta變異株均產生高度中和抗體效價。此外,聯亞表示,近期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聯亞生技今日發新聞稿表示,...

閱讀詳情 »

全球疫苗供應短缺,擁有超強傳播力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肆虐全球,疫情指揮中心目前規劃在有限的疫苗到貨量下,先擴大提升第一劑疫苗覆蓋率。不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透過臉書表示,目前台灣第一劑與第二劑疫苗覆蓋率落差太大,面對Delta疫情,建議有必要調整接種策略,「COVID-19疫苗第一劑...

閱讀詳情 »

新北市一名住在土城的某幼兒園老師確診COVID-19,今(6)日該幼兒園一口氣新增9人染疫,其中8人為幼兒、1人為幼兒的母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相信個案可能會更多」。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了解小朋友沒有什麼特別症狀,老師夫妻及2位小朋友的檢體下午會送到昆陽實驗室進行基因...

閱讀詳情 »

新北市某幼兒園發生群聚感染事件,今(6)日新增8名幼童及1名幼童的母親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相當擔憂,依目前採檢情況來看,「陽性率非常高」,可能已經有幾波傳染,但要有更多證據才能證明。新北幼兒園群聚案,起源於昨天公布的一對夫妻確診,其中妻子(案16129)為某幼兒園老師,經匡列採檢,今日結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