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怕染疫不敢上醫院「拿氣喘慢箋掉了1成」 醫師曝可怕後果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醫院管制變嚴、加上民眾怕上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國內有醫院的氣喘門診就觀察到警訊,不但氣喘就醫人次下降了近2成,讓醫師更緊張的是,拿慢性處方箋的人次也下降了近1成,偏偏這群人是最不該中斷用藥的中重度氣喘病患,提醒民眾千萬勿擅自停藥,避免引起氣喘急性發作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到整個呼吸道,引起氣喘急性發作,並可能導致肺炎和急性呼吸道疾病,因此中、重度氣喘患者比一般人有更高的病情惡化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林慶雄表示,比較新冠肺炎疫情前後,醫院的氣喘門診人次一口氣下降了近2成,拿慢性處方箋的人次也下降了近1成,背後原因無非就是民眾怕上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加上中央祭出管制措施,限縮看病、陪病及要求進出醫院插卡查旅遊史、接觸史等,讓不少真該回診的人也不回診了。

拿慢性處方箋的人次下降,是林慶雄眼中最大警訊,他直呼可怕!因為這群人全是發作頻率及嚴重度高的中、重度病患,一定需要長期用藥控制,否則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甚至呼吸衰竭等嚴重後果。

林慶雄強調,目前醫院是最安全的地方,提醒氣喘患者,在疫情期間仍需要定期回診及服藥治療,勿擅自停藥,避免引起氣喘急性發作風險。如果真害怕到醫院回診及領藥,也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先在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或透過連續處方箋於社區藥局領藥,醫院也有領藥得來速服務,以維持良好的氣喘控制。

國健署強調,5月5日是世界氣喘日,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已呼籲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為降低氣喘患者感染風險,患者應配合醫師指示,按時使用藥物,特別是吸入性藥物,好控制氣喘,日常更有3項照護重點不能漏:
1. 正確用藥及不擅自停藥:氣喘患者及家屬不應擅自停藥,應配合醫師指導,正確使用藥物(特別是吸入性藥物),以確保藥物能進入呼吸道,而不是在口腔中,才能有效達到治療目的。

2. 避免接觸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如:塵蟎、灰塵、二手菸、花粉、汽機車廢氣及冷空氣等,並透過居家環境清掃降低呼吸道感染。

3. 疫情期間要勤洗手(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外出戴口罩並隨身攜帶藥物,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害「坐」困家中? 調查:5成台人生活型態變了、負面情緒多

咳嗽、鼻水斷不了… 出生未滿2個月兩度住院全怪百日咳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再爆感染源不明的確診者,疫情大拉警報,指揮中心不得不緊急宣布改列部桃全院為最高感染風險的「紅區」,擴大居家隔離範圍,人數超過5千人。但卻被發現部桃11樓原來有護理之家,且未被匡列,可能成為另一個社區感染的大地雷,但衛福部僅僅低調表示「動線都有感控專家檢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毒品真夭壽!「嗨」一時、死亡率高10倍。國家衛生研究院今(25)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追蹤近4萬名「愷他命」初犯者發現,把原本麻醉用的愷他命,好奇地拿來當娛樂用,不但3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高達4成,而且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殺、藥物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馬術不只是運動,也可用來做復健。一名5歲蔡姓女童,出生11個月大時才會翻身,比一般嬰兒慢了4個月,家長憂心如焚,帶著她全台四處求醫,但都查不出發展遲緩的原因,去年開始接受3個月的馬術治療後,原本站不穩、容易跌倒的她,現在能在媽媽扶持下,挺直地站在馬背上匍匐前進。看...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升溫,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累計15名確診者,由於出現在「綠區」病房染疫的案889,指揮中心緊急擴大居家隔離5000名與部桃相關的三大類民眾。科技大廠鴻海也提升防疫作為,今有員工爆料,住桃園的員工收到公司訊息,「1/25(一)起,現居住家(通訊地)在桃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