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怕照大腸鏡錯失治療良機 水大腸鏡減輕疼痛感新選擇

怕照大腸鏡錯失治療良機 水大腸鏡減輕疼痛感新選擇

【NOW健康 王澍清/嘉義報導】換水大腸鏡除了能減少檢查時的疼痛、提升大腸腺瘤發現率外,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謝毓錫醫師研究證實,患者在檢查中可自行選擇是否麻醉的情況下,有93%可不用麻醉即完成換水大腸鏡檢查,相較於傳統充氣法大腸鏡的76%高出17%,與常規麻醉相比更能減少併發症、恢復時間與人力需求,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的《胃腸病學與肝病學期刊》(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謝毓錫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害怕大腸鏡檢查疼痛,又擔心麻醉風險,未能及時接受檢查而錯失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大腸癌的時機。因為健保沒有給付內視鏡麻醉,台灣大腸鏡檢查很多都是以無麻醉的方式進行。其實在有經驗的醫師手中,大部分患者做大腸鏡時不需要麻醉即可完成。


但有些患者單純因為害怕做檢查,即使檢查方式不會疼痛,也希望接受麻醉。還有一些患者因為過去不曾做過大腸鏡,不清楚自己該不該接受麻醉,醫師也無法預知病人會不會不舒服。謝毓錫醫師透過此次研究,提出新的選擇「必要時麻醉」,患者在開始接受檢查時先不麻醉,若是檢查過程中覺得不舒服,再執行麻醉。


醫師指出,西方國家也有執行必要時再麻醉的檢查方式,但大多是由醫師決定是否麻醉,較不客觀,而此次研究採用的方法是由病人決定是否麻醉。醫療團隊會在檢查過程中,每隔2至3分鐘就會詢問病人是否會不舒服,若是在0分(不痛)至10分(最痛)的疼痛指數中,超過2分,就會主動詢問病人是否需要麻醉,若病人同意即由麻醉醫師施予麻醉。藉由嚴謹的方式,比較患者在接受充氣法大腸鏡及換水法大腸鏡時,病人真的要求麻醉、執行麻醉的比率,也可藉此看出,何種方式能減少大腸鏡檢查的不適。


謝毓錫指出,研究結果發現,在不知道自己做大腸鏡需不需要接受麻醉的患者中,有74%接受這種必要時麻醉的檢查方式,顯示其高接受度。這些患者隨機分配接受充氣法或換水法大腸鏡。採用充氣法的患者有76%不需使用麻醉,而採用換水法的患者則有93.3%不需使用麻醉,即可完成檢查。顯示這種必要時麻醉法相較於常規麻醉,可以減少醫療費用、併發症、恢復時間及人力需求。也顯示換水法大腸鏡在檢查時較不會疼痛不適,有9成以上的患者,根本不需要麻醉即可輕鬆完成大腸鏡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約40歲男性,長期出現右腳掌前足部位麻痛等現象,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醫檢查,醫師診斷為腰椎長骨刺引發坐骨神經痛,但服藥後卻不見起色,直到進一步諮詢,原來是因患者過去曾車禍扭傷腳踝,因疼痛導致步態改變,才造成他腳掌麻痛。這名患者疼痛多集中在膝窩處,且腓腸肌、比目魚肌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你也相信黃豆的蛋白質不如肉類好嗎?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黃豆含有蛋白質的比例可是有高達三成七;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蔡玲貞指出,黃豆含有人體八種必需胺基酸,和肉類幾乎可以相提並論。 黃豆屬於植物性蛋白質,雖甲硫胺酸的含量稍嫌不足,但民眾仍可透過其他食物加以補充;蔡玲貞說,包括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夏季炎熱,婦女們更要懂得適時清洗私密處,但要小心,若過度清洗陰道,反而容易造成子宮頸發炎;開業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指出,主要是因陰道細菌的生態平衡被破壞,才導致子宮頸發炎等症狀。臨床上,因滴蟲、黴菌感染等症狀看診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主要是因夏天高溫所導致;蔡鋒博說,其實只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70歲老太太身材微胖,有10年以上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平時注射胰島素來控制,但血糖並不穩定,有時飆很高,偶爾會發生低血糖;近日常感胸悶、喘不過氣,急診就醫,接受心導管檢查,結果發現冠狀動脈竟然有7處狹窄。開業醫診所醫師孫德金表示,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液、氧氣、營養的血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