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怕痛不敢換「膝」代價大 7旬老翁拖到失去活動能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膝關節已經不堪用,台灣銀髮族卻寧願忍痛、不動,也不願換膝!國內最新一份針對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進行的大型追蹤研究調查就發現,有高達7成5的人,寧可忍痛或是乾脆減少移動,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只因為害怕手術後疼痛或要再次換膝,乾脆犧牲退休生活的行動自如,門診就有7旬老翁因此拖到失去活動能力。

根據衛福部2019年的健保門、急診人數統計,全台每年有超過86萬人因膝關節炎就醫。且每年有近3萬人置換全膝關節,人數還在逐年增加。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部長黃炫迪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且台灣65歲以上族群,有逾半數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研究顯示,換膝前有超過5成患者表示無法久站,更有超過7成連走路都有問題,然而,卻有不少患者因為擔心術後復原、擔心術後疼痛或擔心10到20年後需再次置換,寧可忍痛、委曲求全,遲遲不換膝。

黃炫迪就收治過一名70歲老翁,因為害怕術後疼痛、以及要再次置換,遲遲不願手術,拖到膝蓋劇烈疼痛、失去活動能力,更連帶使得心肺與代謝功能出現負面影響,體重快速增加、易喘,最終人根本無法外出。

郵政醫院院長陳健煜提醒,忍痛、減少活動,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會變成退休生活的隱憂,事實上,換膝只要留意部分關鍵,即可降低術後疼痛、不適,患者千萬不要忍痛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陳健煜指出,像是部分全人工膝關節並不像鞋子有區分左右腳,手術中需要依靠醫師專業判斷、分別截去左右腳骨頭,來克服人工關節先天設計上的不足,因此,若選擇分左右腳的全人工膝關節,即能保留更多人體骨骼結構,加上注意誤差、更貼合骨骼,即有助於術後復原,減少疼痛、骨頭位移與二次手術的機率。

陳健煜提醒,手術是最後一線治療,輕微個案治療選擇多,有止痛藥可用,但只要退化性關節炎嚴重,且採取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改善,就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置換,選擇最符合需求的全人工膝關節,不要忍痛,影響身體狀況與退休生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停電害疫苗退冰放到壞? 陳時中要大家安心:目前沒半瓶疫苗超時

預約只剩一天!6縣市已打不到BNT 莊人祥:可改約莫德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本土確診31例、死亡6例。在死亡個案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有2例為30多歲男性,個案14086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長期洗腎;另一例,個案14406有慢性C肝,在隔離期間情緒不穩。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6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

閱讀詳情 »

亞東醫院因驚人的快篩速度讓大家印象深刻,負責板橋檢疫所的亞東醫院護理師楊琇霓在臉書貼出自創曲,並找來她的表妹來繪畫、朋友編曲,創作了一首名為「一起走吧,疫情走吧」的歌曲,MV中曝光板橋檢疫所醫護日常生活,只見人員因穿著防護衣被衣服被汗水浸溼,楊琇霓接受本台獨家採訪表示,原本只是保存回憶,引起熱烈迴響...

閱讀詳情 »

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延長至27日止,適度開放餐飲業「微解封」得以內用,北北基桃相繼宣布「禁止餐飲業內用」,六都僅台南市唯一開放,消息一出引起地方反彈。市長黃偉哲今天邀集各大餐飲業職業工會共同研商,決議停止餐廳內用措施。堪稱美食之都的台南市是六都唯一開放餐廳內用的縣市,但不少民眾認為,台南市開放餐廳內...

閱讀詳情 »

今天國內COVID-19本土確診新增32例,其中新北市13例。新北三重、板橋與中和區,因地緣關係與萬華生活圈互動頻繁,使得疫情爆發後迅速在新北市境內擴散,確診數一度位居全台最多,如今疫情已逐漸趨緩,最新疫情及相關防疫措施,市長侯友宜將於下午3時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