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怕痛不敢換「膝」代價大 7旬老翁拖到失去活動能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膝關節已經不堪用,台灣銀髮族卻寧願忍痛、不動,也不願換膝!國內最新一份針對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進行的大型追蹤研究調查就發現,有高達7成5的人,寧可忍痛或是乾脆減少移動,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只因為害怕手術後疼痛或要再次換膝,乾脆犧牲退休生活的行動自如,門診就有7旬老翁因此拖到失去活動能力。

根據衛福部2019年的健保門、急診人數統計,全台每年有超過86萬人因膝關節炎就醫。且每年有近3萬人置換全膝關節,人數還在逐年增加。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部長黃炫迪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且台灣65歲以上族群,有逾半數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研究顯示,換膝前有超過5成患者表示無法久站,更有超過7成連走路都有問題,然而,卻有不少患者因為擔心術後復原、擔心術後疼痛或擔心10到20年後需再次置換,寧可忍痛、委曲求全,遲遲不換膝。

黃炫迪就收治過一名70歲老翁,因為害怕術後疼痛、以及要再次置換,遲遲不願手術,拖到膝蓋劇烈疼痛、失去活動能力,更連帶使得心肺與代謝功能出現負面影響,體重快速增加、易喘,最終人根本無法外出。

郵政醫院院長陳健煜提醒,忍痛、減少活動,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會變成退休生活的隱憂,事實上,換膝只要留意部分關鍵,即可降低術後疼痛、不適,患者千萬不要忍痛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陳健煜指出,像是部分全人工膝關節並不像鞋子有區分左右腳,手術中需要依靠醫師專業判斷、分別截去左右腳骨頭,來克服人工關節先天設計上的不足,因此,若選擇分左右腳的全人工膝關節,即能保留更多人體骨骼結構,加上注意誤差、更貼合骨骼,即有助於術後復原,減少疼痛、骨頭位移與二次手術的機率。

陳健煜提醒,手術是最後一線治療,輕微個案治療選擇多,有止痛藥可用,但只要退化性關節炎嚴重,且採取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改善,就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置換,選擇最符合需求的全人工膝關節,不要忍痛,影響身體狀況與退休生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停電害疫苗退冰放到壞? 陳時中要大家安心:目前沒半瓶疫苗超時

預約只剩一天!6縣市已打不到BNT 莊人祥:可改約莫德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產的高端疫苗得不到台灣人青睞,打氣始終不旺,迄今高端疫苗累計只接種了 136萬7189 劑,距離政府向高端已採購的500萬劑數量頗遠,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一句「還有庫存約223萬劑」、「確實可能用不完」更讓外界吃驚這些大量庫存怎麼辦?不過中央流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達生數據科技公司與冠捷科技共同推出的「門廊機」,為表達服務社會之心,由新竹縣政府衛生局局長殷東成於22日出面討論「門廊機」受贈事宜。 達生數據科技公司執行長黃泰迪表示,門廊機這套設備的基礎核心能力在於OCT+AI技術的強化與優化,配合在疫情中所蒐集到的大數據分析,使...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2期第二階段於今(25)日10時起陸續開放預約,請符合本期接種資格且已於10月13日中午12點前意願登記的市民於開放預約期間內至平台預約。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本階段可接種BNT第一劑資格為23歲以上、莫德納第二劑資格為7月16日(含)...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為響應勞動部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勞工朋友造成經濟衝擊所推出的「安心即時上工計畫」,及提升醫院工作效能與配合政策辦理的各項防疫措施,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今年再度爭取勞動部110年度第二梯次「安心即時上工計畫」,提供16個短期就業機會。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表示,工作項目包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