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怕骨質疏鬆當心3大迷思害你白花錢 補鈣其實晚上吃最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來得無聲無息,更不是老人病,研究統計,骨質在20歲左右達到高峰後,從30歲開始就每年以0.1到1%速度慢慢流失,特別是更年期女性流失速度更快,不少人都知道補鈣的重要性,但你真的吃對了嗎?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就提醒,一般人常犯「骨質疏鬆只要高鈣飲食、補鈣片就好」的錯誤迷思,且補鈣其實晚上吃最好!

在台灣,根據國健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結果,6歲以下幼兒鈣攝取不足率約6成,其他年齡層更達9成以上,凸顯國人長期對鈣攝取不足,青少年可能影響成長發育問題、成年人或長者則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莊譓馨表示,骨質疏鬆早期無明顯症狀常被忽略,往往都是骨折後才發現,因此要趁早補鈣維護骨本。建議一般人每日鈣質攝取量需要1000毫克、青少年成長發育則需要1200毫克,但通常飲食只能攝取到一半量,不足的量可用額外營養品補充。

但該怎麼正確的攝取鈣,卻常有三大迷思,迷思一就是誤以每天吃高鈣飲食就不會骨鬆?莊譓馨解釋,即使補充充足的鈣質仍有可能骨鬆,因為補充的量不等於吸收的量,鈣在小腸吸收率不高,最多也大約30%,因此,除了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也要添加維生素D、維生素K、礦物質鎂等來幫助鈣質吸收。

莊譓馨說,平時可在吃完含鈣的食物後喝點醋、檸檬水,維他命C,因為鈣在酸性環境較易吸收。如優酪乳的鈣質就比牛奶好吸收,但也提醒民眾,補充鈣是有助延緩骨質疏鬆,但不能完全逆轉骨質疏鬆,平日也需搭配運動、飲食、生活作息。

另外,吃鈣片會造成腎結石? 缺鈣就多吃葡萄糖胺補充品?也是最大迷思。營養師強調,有些民眾不敢吃鈣片是因為擔心會有腎結石、尿結石,其實聰明補鈣的關鍵就在攝取的劑量,補充鈣片不能一次量太多,可購買鈣含量200到300毫克的鈣片,一天補充2到3次較安全;而葡萄糖胺、軟骨素等保健品,主要是針對退化性膝關節設計的營養配方,目的是為了讓關節軟骨不再磨損,與骨質疏鬆並無直接的關聯性。

補鈣晚上吃最好!莊譓馨強調,在營養學中公認最佳補鈣的時間點其實是「夜間」,因為入睡後會分泌生長激素,有助於留住鈣質,且鈣質有安定神經的效果,睡前搭配鎂一起吃可以讓睡眠品質更好。

莊譓馨說,要注意的是,因為鈣質會與體內過多的脂肪、糖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化合物,導致鈣質無法被腸道吸收,因此若須補充鈣時,須避免高油、高醣飲食,炸物、碳酸飲料等都可能影響鈣質吸收,尤其碳酸飲料的磷較高,反倒會導致身體鈣磷失衡,影響骨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人正式告別重男輕女! 最新出生性別比數字曝「有女萬事足」

批號誤植不只北市!新北也爆診所出錯 莊人祥下達新「防呆」措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近日,在成都慶雲西街,有一大爺躺在轎車前魔性地抽搐著,但周圍監控沒有拍到具體情況,所有圍觀群眾不明真相。正在糾結之時,醫生趕到了!說:都救了你好多回,不要再裝了……     這場鬧劇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面對躺在地...

閱讀詳情 »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此前發佈了一張震驚世人的照片。一名69歲的卡車司機,在開了28年卡車之後,他的左半邊臉比右半邊老了18歲!紫外線是罪魁禍首造成這樣的現象,罪魁禍首就是紫外線!由於長期坐在車內,左半邊臉比右半邊臉受到更多的紫外線照射,形成了「半臉老化症」。雖說患上這樣可怕的病症只是個案,但是...

閱讀詳情 »

一次家庭度假旅行,讓美國一名母親將截去四肢,據美國WPTV報導,奧克拉荷馬州的40歲女子羅傑斯(Jo Rogers)育有12歲與17歲兩子,上月一家到格蘭德萊克(Grand Lake)度假,4天後她覺得手腳疼痛,以為自己得了重感冒,結果情況惡化到無法走路,家人把她送到急診室,不到一天,她的四肢轉為黑...

閱讀詳情 »

打嗝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插曲,很多人並不會特別在意。但事實上,如果一段時間總是打嗝,這恐怕就不是噎口饅頭喝口醋那麼簡單了…… 家住瀋陽的張先生持續打嗝半年才就診,一查竟是胃癌! 一吃東西就打嗝,有時一兩個小時才能停,這樣的毛病在瀋陽的張先生身上持續了六個多月,但他直到出現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