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排斥反應「糞」力相救! 腸道微菌移植救血癌病友

急性排斥反應「糞」力相救! 腸道微菌移植救血癌病友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39歲急性白血病(AML,俗稱血癌)患者王小姐,在接受骨髓移植後3個月,出現嚴重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GVHD),終日腹瀉不止甚至出現血便,生命垂危。台北榮總血液科與胃腸科跨團隊合作,以腸道微菌叢移植術(FMT),將正常人的腸道細菌種入病人腸道,成功治癒腸道感染,完全控制急性反排斥反應,移植至今1年多病況穩定,血癌亦無復發跡象。


血癌細胞基因突變 39歲病患移植後預後不佳


台北榮總血液科主任高志平表示,維持腸道內正常細菌種類,可對抗致病的細菌,例如困難梭狀桿菌,同時改善病人的免疫力。以腸道正常細菌(微菌叢)移植術治療骨髓移植後的急性反排斥併發症,國外研究顯示有成效,王小姐更是國人少見的成功案例,值得進一步研究運用。


王小姐家住中部,罹癌後首次化療初步穩定後轉至台北榮總就醫。在接受加強化學治療後等待骨髓移植時,血癌再度復發,醫師發現復發的血癌細胞帶有1種稱為FLT3-ITD的基因突變,預後不佳,讓王小姐幾乎想要放棄,但在孩子與先生不斷鼓勵下,決定勇敢接受治療。


在台北榮總血液科團隊細心治療,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協助,王小姐終於在非完全吻合配對的情況下,成功完成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殖)。但由於血癌細胞帶有FLT3-ITD基因突變,預後不佳,特別是已經復發過的病患,即使在骨髓移植後仍然會有很高的復發風險,移植團隊希望儘快減少預防排斥藥物藥量,讓王小姐儘早恢復身體免疫力,對抗血癌細胞,避免復發。


移植後排斥反應大爆發 腸道微菌叢移植術救回患者1命


移植後近3個月,王小姐仍不幸發生極為嚴重的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 (GVHD),終日腹瀉不止,甚至出現血便,屬於最嚴重的第4級,死亡風險極高,使用類固醇及各種免疫抑制藥物效果不佳,並因免疫力低下合併有敗血症及困難梭狀桿菌腸道感染,病況危急。


高志平與胃腸科微菌叢實驗小組討論後,決定採經下消化道內視鏡進行腸道微菌叢移植術(FMT),也就是將正常人的腸道細菌種入王小姐腸道,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並希望一石兩鳥,同時改善嚴重腸胃型急性反排斥反應。


初步治療後,王小姐曾短暫出現腹脹現象,但一兩周後,病人的腹瀉與腸道出血症狀,明顯改善,再給予第2次的細菌種植,胃腸道症狀完全緩解,不僅困難梭狀桿菌的腸道感染成功治癒,急性反排斥也得到完全控制,移植後1年多病況穩定,無復發跡象,擴大腸道微菌叢移植治療領域,高志平表示,此次成功案例可作為醫界治療參考。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蒜頭變綠色還可以吃嗎? 營養師:正常現象可安心食用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位於視網膜中心的黃斑部主宰著中心勢力、具有辨別物體清晰度、顏色的功能,若黃斑部出現病變,視力就會遭到威脅甚至有可能失明。台大醫院眼科部主任何子昌指出,黃斑部病變的症狀為視力模糊、視線扭曲,患者在家可以看著有貼磁磚的地方,做自我檢測,若發現線條扭曲,就該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許多人都會藉由運動維持窈窕體態,但運動前後到底該不該吃東西,說法眾多紛云。不少人認為,運動後因腸胃消化較快,好不容易消化的卡路里,一不小心就會被吃回來,而故意空腹運動,甚至是運動後不吃東西,挨著餓猛灌水以增加自己的飽足感。但營養師指出,這些都是錯誤的作法,想要讓運動發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63歲的張姓婦女,因背部及下肢時常會出現劇痛、痠麻等症狀,導致長期無法久站、久坐,走路也無法走遠,就醫後確診為第四、五節腰椎滑脫合併神經壓迫。但因擔心手術會造成神經損傷及術後傷口疼痛,而忍耐多年,直到透過友人介紹,輾轉至安南醫院求診,經評估後接受「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一般車禍送醫院,醫師都會安排CT(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骨折位置、嚴重程度,羅東博愛醫院近日分別收治兩位因車禍入院的患者,在照電腦斷層的過程中雙雙發現罹腸癌。除了巧合之外,也讓人感受到腸癌的時鐘加速。醫師提醒,50至75歲民眾務必每兩年檢查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