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鼻血流不停,原來是「類血友病」作怪!

鼻血流不停,原來是「類血友病」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性一進入醫院急診室,馬上引起醫護人員注意,他雙手捧著大型垃圾桶,承接從鼻孔不斷湧出的鮮血,醫護人員擔心他失血過多,立刻展開緊急處置,好不容易危機解除,沒想到幾天後同樣場景再度出現,讓這位年輕男性與急診室醫護人員都深感無奈。

上述年輕男性常因血流不止,一個星期內跑好幾次急診室,被判斷有凝血功能異常問題,因而轉診至臺中榮民總醫院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門診就醫,王建得主任檢查發現這名病患是罕見的「重度類血友病」患者。找出真正病因後,開始使用適合的藥物治療,不僅急診頻率大幅下降,生活品質也明顯好轉。

類血友病與血友病,兩者大不相同

類血友病與常見的血友病都會造成出血不止,但兩者是不一樣的疾病。血友病屬於性聯染色體遺傳,以男性病患居多,多數類血友病則是自體遺傳造成,若一人帶致病基因,這人的孩子當中,無論男女,都有一半機率得到類血友病。

王建得主任進一步分析,血友病患者缺乏第八、第九凝血因子,類血友病患者則缺乏「類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 VWF),兩種疾病的檢查項目、用藥策略大不相同。以類血友病來說,較嚴重的患者用藥以含VWF的凝血因子濃縮劑為主,只要對症下藥,便可減少不必要的輸血,病患面臨的出血困擾也會迎刃而解。

男性類血友病患者,較不容易發現問題

王建得主任指出,在門診中,女性患者常因經血量大增、產後大出血而發現異常,甚至有女性患者在卵子生成的過程中出現腹膜出血。男性患者因沒有月經,較不易察覺類血友病,多數男性病患因為牙齦、鼻子連續出血好幾個小時,直到「血流如注」才察覺異狀。不僅如此,部分類血友病患者也可能腸胃道出血,合併腸胃道血管生成不良,治療十分棘手。如不幸發生嚴重事故,恐有大量出血的死亡風險。此外,隨著病患年齡增長,器官問題越來越多,類血友病所造成的危險也會遞增。

在家自我評估,可及早察覺異常

王建得主任也提醒,若民眾懷疑自己有類血友病,可先在家運用凝血功能異常評估表(https://vwdtest.medicloud.com.tw/#/)做自我評估,或到設有血友病中心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若有家人為類血友病患者,則鼓勵有症狀家族成員一同檢查,才能及早確診,當發生緊急狀況,才能精準治療,避免失血過多而危及生命。

鼻血流不停,原來是「類血友病」作怪!


線上凝血功能異常評估表可幫助及早察覺異常

類血友病男女比例相當,男性有凝血問題應盡速就醫

類血友病為非性聯遺傳,因此患者男女比例相當,11月19日為國際男人節,呼籲如有疑似類血友病症狀的男性,應積極正視健康問題,及早就醫。


【延伸閱讀】

2021世界血友病日巡迴挑戰! 醫師、專家騎飛輪助募款

金曲歌王用歌聲響應世界血友病日 勉勵病友勇敢追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奧運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幾家歡樂,幾家失落。在所有的生涯發展中,職業運動員最需要強韌的心理肌力(psychological muscle)。幾乎每個成功的運動員,都是從小開始長期接受反覆嚴格的訓練,成果卻要在短短幾秒鐘或幾十分鐘內呈現出來。無論技術多麼高超,只要成績不如別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全國警戒降至2級第1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午召開全國防疫會議,要求各縣市落實鬆綁防疫措施,但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目前新增病例約74%都在雙北地區,地方政府應注意降級後疫情影響。 陳宗彥表示,雖然今天開始全國警戒降級,但在雙北地區仍有零星個案,顯示仍然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南報導】61歲鄭女士,有糖尿病的慢性病在服藥控制中,此次因為嚴重的上吐下瀉合併高燒不退2天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均高,且合併有急性腎衰竭和電解質不平衡,後續糞便和血液培養均長出沙門氏菌。醫師一問之下,原來鄭女士在發病前吃了放在室溫已經2天的肉粽。好在經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四十歲的王先生起初在外院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但經過一段時間,即使規律服藥,血糖數值仍居高不下,短短1年內就3度因為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而送醫,除了常跑醫院急診,也擔心高血糖狀態會造成昏迷休克或死亡。所幸,經醫師安排自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