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害怕癌症治療副作用大? 北醫研發「藥癌順」用藥更精準

害怕癌症治療副作用大? 北醫研發「藥癌順」用藥更精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往往對癌症病患的生理、心理造成衝擊,甚至可能影響常規治療。為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世基生醫攜手研發「藥癌順」癌症用藥安全基因套組,未來病患只要抽一次血,即可針對13種癌別共45種治療藥物的有效劑量、副作用及治療效果進行評估與預測。

癌症治療副作用 常影響病患治療意願

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李欣倫主任指出,目前癌症治療的三大核心為手術、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藥物以及賀爾蒙藥物等;雖然腫瘤控制率與存活率均較十年前顯著提升,但藥物副作用仍是影響常規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如臨床上常見的嘔吐、腹瀉、骨髓抑制、神經毒性、心臟毒性、肝毒性、腎毒性與耳毒性等,不單影響病患器官功能,也會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及治療意願。

因人制宜 個人化精準用藥

李欣倫主任說,現今的癌症治療已邁入精準醫療的新時代,亦即利用基因變異去選取抗癌藥物,然而抗癌藥物除了作用於腫瘤達成治療效果,亦會作用於病人的正常組織造成副作用,現行針對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除了可藉由醫師根據經驗和病人狀況調整劑量,並透過進步的支持性療法緩解副作用,也可更進一步,分析影響藥物代謝的基因變異來預測療效和毒性。


害怕癌症治療副作用大? 北醫研發「藥癌順」用藥更精準

▲北醫附醫與世基生醫攜手研發「藥癌順」癌症用藥安全基因套組。

癌症用藥基因檢測  助判副作用

北醫附醫癌症中心葉劭德主任表示,以往病患抽一次血往往僅能檢測單一基因,預測單一藥物的副作用,而未來民眾只要抽一次血,即可針對前列腺癌、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膀胱癌、白血病、腎細胞癌、肝癌、甲狀腺癌、卵巢癌、惡性神經膠質瘤、胰臟癌、胃癌等13種癌別共45種藥物組合進行檢測。

另一方面,葉劭德主任指出,多基因套組分析相較於單基因分析,有機會能更全方位的評估預測藥物副作用發生機率以及嚴重程度的風險,並考量檢測結果,為病人量身打造專屬的個人化治療方案。

邱仲峯院長表示,北醫投入癌症治療甚早,隨著2022年即將啟用的臺北癌症大樓及全球最新一代精緻型質子治療機等軟硬體全面升級,將以15個癌症團隊為基礎,提供癌症整合門診、癌症精準治療、癌症全人照護,同時設置癌症卓越研究中心,完整結合北醫癌症團隊臨床及研究的資源,提供病患更優質的癌症醫療服務。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隨著政府推行長照2.0,加上國內人口老化速度增加,長照服務需求越來越大。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認為,居家式或社區式長照服務需求量增加,到宅式居家職能治療將成為趨勢,可提升治療服務可近性,強化長期且密集的治療成效。職能治療所設置標準放寬 職能治療更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台北一名52歲男性患者,有心律不整的問題,經西醫診斷患有頻發性心室提早收縮,但治療後,卻還是沒有改善,近三個月心律不整的頻率逐漸加劇。直到經朋友推薦前往中醫科就診,藉由炙甘草湯、血府逐瘀湯加減中藥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心律不整的發作頻率也越來越少,約數個禮拜才發作一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電影《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描述《紐約郵報》24歲年輕女記者,出現疑似精神疾患的症狀,原本將送入療養院,後經確診為「NMDA受體腦炎」終獲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風暨神經加護病房主任邱駿清醫師指出,國內也有零星案例出現,一名平時賣小吃維生的婦人,性格劇變,甚至出現暴力行為,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搭機時氣壓改變造成耳鳴,讓不少人覺得難受,但若是年輕人卻時常感到耳鳴,就要小心是腦中風警訊。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研究發現,20歲至30歲此區間,有耳鳴症狀者日後得到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之高。耳鳴不只老人有  年輕人有增加趨勢黃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