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簡單生活七件事(二)糖尿病中風機率是一般人2倍! 醫籲控糖好處多多

簡單生活七件事 二 糖尿病中風機率是一般人2倍! 醫籲控糖好處多多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中風機率是一般人2倍!前神經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主治醫師巫錫霖表示,糖尿病患者中風機率高,中風預後也比較差,呼籲要積極治療控糖。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腦中風中心主任陳柏霖提醒,糖友應按時服藥、監測血糖,配合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降低中風的機率。

糖尿病中風機率高! 致病因素多元

在台灣,血管阻塞的缺血型腦中風約佔80%、血管破裂的出血型腦中風約佔20%,其中,高血糖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糖尿病缺血性中風機率是一般人2倍,出血性中風則是1.5倍。對此,美國心臟協會(AHA)2010年提出「生活簡單七件事」(Life’s Simple 7),呼籲降低血糖的重要性。

為什麼糖尿病容易中風?巫錫霖醫師表示,第一,長期高血糖高影響血管的內皮細胞,使動脈逐漸硬化狹宰,如果阻礙血流就會腦中風;第二,長期高血糖增加血管病變風險,容易引發急性腦病變;第三,糖尿病造成血管發炎,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後,血液容易凝集;第四,糖尿病容易導致心衰竭等,種種因素都是糖尿病引發中風的原因。

至於糖尿病引起的中風,陳柏霖醫師指出,以大血管腦中風為主,也容易引起小動脈血管阻塞(又稱小洞中風),尤其東方人特別容易發生。

控糖遠離中風 正常人與中風患者的標準不同

糖尿病併發症多,一定要控糖並監測血糖。陳柏霖醫師建議,糖化血色素(HbA1c)一般人應在7%以下,並根據不同族群調整,屬於較健康、併發症較少的糖尿病患者,盡量控制在6.5%以下,但要注意低血糖、軟弱等症狀;如果是年紀大、體弱多病的患者,血糖標準較寬鬆,只要8-8.5%即可。

陳柏霖醫師說,中風也是屬於體弱多病、不良於行的族群,如果已經有許多器官併發症,血糖控制以8%為目標,不過有7成患者中風後恢復良好,則要求嚴格控制在6.5%。他呼籲,糖尿病應按時服用血糖藥,且居家與回診監測血糖,根據成效與副作用調整藥物,若體重過重BMI大於27,可以選擇附帶減重效果的藥物。

至於降血糖藥物可以降低中風風險嗎?巫錫霖醫師坦承還沒有證據,不過只要控制好血糖,應有助降低中風機率。至於已中風糖尿病患者,就要吃抗血小板藥物預防二次中風,如果糖友還沒中風前先吃藥預防,效益還沒有證據,但是糖尿病常合併高血脂、高血壓等其他腦中風危險因子,已知透過降血脂statin類藥物,就有助降低30-40%腦中風風險,一併控制共病更加重要。

預防中風 生活飲食要兼顧

陳柏霖醫師分享,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營養素都要兼顧,吃飯時注意順序,「飯前可先喝水,並優先攝取青菜、肉類,製造飽足感,再吃米飯。」至於飲食內容,建議選擇糙米飯,肉類以去皮的雞鴨魚等白肉為主,豬牛等紅肉適量,並避免油炸、滷、勾芡等烹飪方式。

陳柏霖醫師也補充,門診中許多糖友飯後水果常常吃過量,水果糖分高,建議適量攝取,且吃完後要監控血糖。

糖尿病無聲無息 家族病史者定期檢測

巫錫霖醫師提醒,糖尿病不一定有「多吃、多尿、多喝」三多症狀,很多人測出高血糖才自知,建議糖尿病家族史者應定期檢查;陳柏霖醫師則呼籲,糖尿病患者,應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控制血糖避免中風。

若民眾想知道更多腦中風的知識,可上網至腦中風學會官方網站的民眾衛教專區(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也可至台灣腦中風病友學會網站獲得更多衛教資訊。


【延伸閱讀】

簡單生活七件事(一)代謝症候群增1.5倍腦中風機會 BMI在正常範圍嗎?

擊退血管裡的血液風暴! 「簡單生活七件事」預防腦中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乳牙也要用牙膏!根據醫師臨床經驗發現,不少嬰幼兒有幾顆牙齒,就有多少蛀牙,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家長以為嬰兒只喝牛奶,牙齒用濕布擦一擦就好,結果卻造成滿口蛀牙。醫師建議,當嬰兒長出第一顆乳牙,就要使用含氟牙齒,塗薄薄一層即可,能夠有效預防蛀牙。 3歲以下幼童蛀牙率高 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去登山、健行一趟,回家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過敏症發作,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這是因為登山時沒有保護好脖子後方、背後肩胛骨部位所導致,建議民眾登山時戴一頂背後有布覆蓋的登山帽,充分保護脖子後方、肩胛骨區域,便能減少氣喘、過敏發作的風險。 脖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年紀大了,常有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就容易上身,三高的慢性病人,每三個月就要到醫院看診,拿連續處方箋,每天服藥控制三高;不過,醫師卻發現,只要是有節日之後,老大人的血糖就會飆升,主要還是和飲食有關係,不忌口的結果就容易發病。 節日之後 血糖就會飆升 成大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0多歲黃女士罹患糖尿病多年,尿毒指數在3~4之間,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為15左右,慢性腎疾已經到了第五期,血色素只有6~7,屬重度貧血,氣色相當差,且體力不好,走沒幾步路,就喘個不停。因經濟條件不好,無法自費施打紅血球生成素,但所幸健保給付已修改規定,讓她得以接受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