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保留蔬菜更多營養素 應該先洗還是先切?

想保留蔬菜更多營養素 應該先洗還是先切?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蔬菜種類繁多,其中又以綠葉蔬菜的營養最為豐富,含有大量纖維質、微量元素、維生素與礦物質,顏色越深、越鮮豔的綠色蔬菜,營養價值就越高,富含鉀、鎂、鈣、葉酸、胡蘿蔔素、葉黃素、膳食纖維和鐵質。熱量低且營養價值高的綠色蔬菜究竟該如何烹調,才能吃進含量豐富的營養素呢?

 

臺中榮民總醫院營養師陳妍蒨表示,蔬菜的營養物質會受品種、種植、氣候和烹調加工方式影響,因此不想讓營養流失,其實「挑菜」就是第1步。一般而言,蔬菜越新鮮營養素含量越豐富,買菜時以「要煮再買、少量購買」為大原則,且不要執著於固定幾樣蔬菜的營養素,才是關鍵。

 

先洗後切 保留營養素

 

有研究指出,先洗後切的蔬菜,維生素C可保留逾100%;若是先切後洗的蔬菜,就有可能會降到74%;因此最好是要在煮菜之前,先以流動的清水仔細漂洗,尤其是要準備生食或涼拌的蔬菜,一定要洗乾淨,才不會有細菌感染的疑慮。

 

陳妍蒨說明,蔬菜洗完後,現切現煮最好。因為切的過程中,其實營養素就已經開始流失,如果是先切再洗,水溶性維生素、部分礦物質以及一些會溶於水的醣類,都會從切口隨著水分被帶走。蔬菜洗完浸泡後再切,也可避免殘留的農藥再次汙染蔬菜切口,由於長時間浸泡會呈現「滲透平衡」的過程,對於去除殘留的農藥幫助不大,只會提供微生物孳長的溫床。

 

因此,在處理食材的階段,記得要掌握「先洗後切現煮」以及「減少食材切口的表面積」2大原則,因為營養素會氧化於空氣中,為了減少與空氣的接觸面,太過細碎的蔬菜切面,也是影響營養素流失的因素。

 

水煮還是清炒好? 不同蔬菜不同煮法

 

若要烹調營養價值高的蔬菜,不想吃了等於白吃,烹調方式則是重要關鍵,陳妍蒨指出,「溫度」和「水」就是烹調過程中,主要影響營養素流失的2大因素,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燙青菜」,若是加熱時間過長,其實能吃到的營養素少之又少。

 

陳妍蒨分析,現代人飲食觀念越來越強調「少油、少鹽」,才能吃得健康,但其實蔬菜所含的營養物質有分水溶性與脂溶性,例如水溶性營養素含量多的小黃瓜,以生吃、蒸熟或低溫烹調最能保留營養素;但是,脂溶性營養素就必須搭配油脂烹調,才能提高營養吸收率,例如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胡蘿蔔、茄紅素很高的番茄都屬此類。

 

另外,鐵質含量高的蔬菜類例如菠菜,要先汆燙去掉草酸後,比較有益健康;清洗比較麻煩或纖維比較粗的蔬菜例如花椰菜,可利用快速汆燙,幫助去除可能殘留的農藥,也有利於減低熱炒時間,導致抗癌營養物質「硫化物」流失的程度。

 

為了降低水溶性營養素流失,必須掌握「接觸越少水,營養素流失越少」的關鍵。陳妍蒨建議,注重少油健康飲食的族群,不妨試試「水炒法」!蔬菜先洗再切之後,在炒鍋中先放少量約10c.c.的水等滾沸,或者可以不用加水,因為剛洗切好的蔬菜,已經附有少許水分,當鍋熱了之後,直接下鍋快炒,起鍋前,再加點好油和鹽調味即可。(文/常春月刊提供)

 

編輯:王詩茜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糖尿病患者最忌諱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容易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定,造成病情惡化,甚至引發併發症;營養師趙函穎推薦一道在家可以簡單料理的「蕃茄洋蔥鮮菇湯」,不但無油、低鹽且高纖,更能達到穩定血糖的功效。(圖片來源/取自網路)蕃茄洋蔥鮮菇湯的食材包括蕃茄、洋蔥、海帶、金針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冬天寒風陣陣,許多民眾特別容易感到肩頸緊繃,尤其是本身罹患關節炎的患者,其肩頸、下背部、膝蓋處發生僵硬及痠痛的症狀更會加劇;骨科醫師指出,冬天氣溫低,關節炎患者症狀發作的情形較明顯,門診就診人數至少增加1至2成,建議外出時注意保暖,平時可透過熱敷緩解不適感。骨科醫師范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女性,出現心悸、胸悶甚至呼吸不順等現象,以為是心臟出問題,但卻又連接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旗山醫院營養師黃瑞培指出,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較多樣性,包括眼凸、頸粗等都屬於典型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幫助確診。通常甲狀腺亢進患者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耶誕佳節和元旦跨年即將來臨,許多人都安排了狂歡活動;台灣紅絲帶基金會提醒,耶誕佳節將臨、一年一度的跨年活動也即將啟動,民眾在歡度佳節時,仍要注意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根據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多年的觀察發現,民眾常因特殊節日、特殊對象或特殊情境,會比一般時間更容易發生危險性行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