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捐腎救夫 她卻發現身體異於常人

想捐腎救夫 她卻發現身體異於常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1名40歲的太太,想捐贈一枚腎臟給長期為腎病所苦的先生,於是接受醫師安排的術前檢查,但經過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太太竟有兩條左腎動脈及兩條左腎靜脈,且兩條靜脈一前一後地橫走越過腹腔主動脈!
收治病例的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線診斷部主治醫師歐明靜表示,一般而言,腎動脈為左右各一條、腎靜脈也是左右各一條,此條件之下,左側腎臟的動靜脈長度較長,較適合作為捐贈的器官,於是利用腹腔鏡進行手術。
個體差異   手術方式不同
醫師指出,目前除大體捐贈之外,活體捐贈器官也為人周知,且成功率大幅提升,可造福長期為器官疾病所苦的患者。器官捐贈時,捐贈器官者在術前都應接受風險告知與評估。以腎臟來說,外科醫師在術前會安排腹部電腦斷層,確實認清每位捐贈者獨特的身體解剖構造,以利手術進行。
以病例中的太太來說,因其生理構造較複雜、特殊,醫師在經過評估後會選擇適合捐贈者的方法來施以手術,最後選擇腹腔鏡手術,因為手術的術後傷口小、恢復快,應用廣泛,現在也被使用於摘取捐贈者腎臟。
做好手術準備與規劃    維護捐贈者及受贈者 
歐明靜醫師解釋,每個人的腎臟動脈和靜脈都有個體差異性,手術前若能知道特殊差異點或較大的變異處,捐贈者的安全才能獲得保障。醫師強調,腎臟是人體重要且血液灌流充沛的器官,在進行手術前,應確實地認清辨別相鄰的構造與血管走向,做好手術準備與規劃,才能有效提昇,並維護捐贈者的安全及受贈者的福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產後大出血、妊娠毒血症及羊水栓塞為造成產婦死亡的三大原因,其中大出血約占全球產婦死亡的三成!根據WHO統計,全世界每一分鐘就有一個孕婦因生產死亡,而4分鐘就有一個孕婦因大出血而犧牲生命。為此,臺大醫院施景中醫師根據多年經驗,研發出一種新的縫合技術,能有效降低出血量,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少人會遇到買回家的食物發芽了,但捨不得丟棄,而將發芽處切除挖去後繼續烹煮,近期有民眾在社群平台上可看到流傳的「發芽了 還能吃嗎?」的食材分析圖,包含了洋蔥、大蒜、地瓜、花生、馬鈴薯等九項食材。究竟發芽到底能不能吃?這個問題經常困擾著民眾,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最怕就是因血糖控制不佳,引發許多併發症,尤其長期服藥下,許多患者都會擔心是否因此造成腎臟負擔,造成腎病變;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表示,糖尿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應控制低於7%,血壓則要控制在低於130/80mmHg,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有效預防糖尿病腎病變,而要控制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研究證實,喝酒會提高罹癌風險,包括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肝癌、乳癌等,即便是少量飲酒,得到癌症的機會為不喝酒的1.26倍,過量飲酒甚至會高達5.13倍。   依據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8年發表的大型研究發現,基於喝酒對人體的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