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要重整腸道環境、培養好菌?!3個重點你必須要注意!│世茂出版

想要重整腸道環境 培養好菌?!3個重點你必須要注意!│世茂出版

【含糖飲料,OUT!】

想要重整腸道環境 培養好菌?!3個重點你必須要注意!│世茂出版

另一種會加速腸道老化的壞飲食,就是含糖飲料!無論是手搖杯、罐裝飲料所使用的精製糖類,都會促使腸道裡的壞菌滋生,且熱量都很驚人,萬萬不可藉由這些含糖飲料作為攝取水份的主要來源,否則就算正餐少吃,一樣還是會胖回來,而腸道功能也越變越差了。

如果自己在家自製含糖飲品或甜湯,無論用砂糖、黑糖、蜂蜜、果糖哪一種糖類,就熱量角度而言都是一樣的,每一大匙約提供60~65大卡。但就腸道保健效果來說,蜂蜜有改善腹瀉與便祕的雙向效果,建議可適量使用。

至於代糖,曾有研究指出,實驗老鼠在食用代糖後反而會吃下更多的糖;而且重點是:要是你下午茶、點心吃多了,把飲料裡的糖改為代糖對減重也不會有多大改變。

再舉例來說,市售的綠奶茶包裝飲料不只含有糖分,400ml裡還含有飽和脂肪6 .8 公克,跟吃了肥肉的意思是一樣的。而且不只含糖飲料要注意,大部分甜品也隱含了致胖與致病危機,例如煉乳,當你吃了一湯匙的份量,知道嗎?也等於喝下一湯匙的油。

 

【咖啡因、酒精,增加腸道敏感度】

想要重整腸道環境 培養好菌?!3個重點你必須要注意!│世茂出版

含有咖啡因的各式飲料會刺激胃酸分泌、增進腸胃蠕動,進而達到通便作用,但對於腸胃功能不佳者,如患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或有腹瀉、脹氣困擾的人,要盡量少喝。過多的咖啡因同時也會。因此,建議每人單日的咖啡因攝取,含量應控制在300mg(毫克)以下。

除了咖啡以外,茶飲裡也含有為數不少的咖啡因,2杯茶的含量約等於1杯咖啡,且通常手搖杯飲料還有過濃的問題。所謂的能量飲料、提神飲料也是,別忘了也把它們算進去喔!

一般說來,三合一即溶咖啡150 c.c.的咖啡因含量約在150毫克以下;240 c.c.的罐裝咖啡,咖啡因含量約為120~360毫克。不過,每家廠牌配方不一,建議你在選擇含咖啡因飲品時,再仔細確認說明標示中的含量,否則每種都喝上一杯,一不小心就過量了!

此外,過量的酒精對腸道也有不良影響,建議每人每天的飲酒量,女生應以1酒精當量、男生2酒精當量為限。1個酒精當量相當於15公克的酒精,能提供 0大卡的熱量,可不要太豪邁、飲酒過量,熱量也跟著飆升囉!

1酒精當量=啤酒375 c.c.=紅酒90c.c.=水果酒150 c.c.=白蘭地、威士忌40 c.c. =高梁酒 30 c.c.

 

【會讓你過敏的食物,一併剔除】

想要重整腸道環境 培養好菌?!3個重點你必須要注意!│世茂出版

急性過敏食物是指吃下立刻會產生反應者,例如有人在吃了蝦、蟹等海鮮類或花生、含麥麩飲食後,皮膚會馬上出現小紅疹或搔癢現象。

而慢性過敏則是在至少一天之後才會出現症狀,有時則並不明顯。在個人荷包許可下,進行慢性過敏原的檢測可以讓你避開過敏原,或許身體某些發炎、過敏的症狀可以好轉。至少我在臨床上就發現,有些客戶以往特別愛吃、常吃的食物,正是導致過敏的因素,在做完檢測後,暫時停止常吃的食物,讓日常飲食多樣化,飲食變得更均衡,某些不適症狀也跟著改善。

另外一種慢性過敏食物,可能是你天生體質不適合吃的、但以往自己並不知道,透過慢性過敏原檢測,也是有助快速釐清的方式。或者,你可以藉由飲食記錄與個人整體的健康狀況來觀察,例如有頭痛、偏頭痛症狀,或鼻塞、鼻炎、蕁麻疹、皮膚小紅疹等過敏問題,反映在精神狀態上可能有慢性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現象,這些可能都是來自於你的飲食。因此,當你準備重整腸道環境、培養好菌,第一步必須將「已知的急、慢性過敏原」與「自我觀察發現吃下後會導致不舒服的食物」加以排除。可3~6個月完全不吃,後續再慢慢少量食用並降低食用頻率,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能經過休息而適應。

尤其體重過重會導致發炎,慢性發炎又會加重肥胖而導致免疫力下降,或是不良生活型態(不正確的飲食內容與少動高壓的工作),讓我們的免疫力降低時,平常常吃的食物也變成一種刺激。免疫異常的狀態,慢性過敏原是找出身體異常的食物。因此有時不一定是身體免疫力異常造成的。


想要重整腸道環境 培養好菌?!3個重點你必須要注意!│世茂出版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好腸道,自然瘦》

 

【更多資訊請上《世茂看書網》;《世茂看書網》】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知名健身教練「筋肉爸爸」去年9月中風,幸好及時送醫性命無虞,不過身體半癱無法行動。當初急診醫師還曾說,腦傷區域看起來未來再走路的機會只有三成,原本翻身、吞嚥都有困難,至今已快1年,一直積極復健的他,幸好有太太「筋肉媽媽」的支持與陪伴,目前已經可以自己行走,恢復狀態良好,...

閱讀詳情 »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來台工作已二年、三十五歲越南移工阿新,日前出現容易疲累、睡覺到半夜會因胸悶喘不過氣的情形而驚醒,誤以為宿舍鬧鬼不乾淨,還到大甲鎮瀾宮參拜,無奈症狀遲無改善,直到咳痰有血趕忙到大甲光田醫院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心臟主動脈瓣膜和二尖瓣膜遭致破壞,經手術置換人工瓣膜救命。 阿新在半夜頻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將於30日率團來訪,預計將會有90多人,9月1日將到立法院演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防疫醫師已經到相關地點,檢視與加強人員防疫訓練,可能請求國防部支援消毒。另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地方政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球新冠病例數幾乎與台灣人一致,高達2,388萬人,當中約82萬人死亡,疫情爆發至今屢傳病毒變異,日前再傳新加坡與東京都發現病毒變異,可能增加病毒散布速度,加上香港證實1名2次感染,都讓未來新冠疫苗的效力打上問號。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