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想針灸舒緩痠痛又怕痛? 新型浮針降低痛感、有效舒緩痠痛

想針灸舒緩痠痛又怕痛? 新型浮針降低痛感 有效舒緩痠痛

中醫在華人世界一直佔有很大的地位,尤其是在針灸這個特殊的治療系統上,更是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雖然針灸的效果已經被證實,但當看到細長的針垂直插入身體時,除了痛感以外,不少人也會在視覺上感到恐懼,台北市一位紀小姐就因工作長期姿勢不良,造成頸椎椎間盤突出,加上疫情影響業績壓力,使得肌肉緊繃有時還會出現酸麻現象困擾不已,最後選擇改良型針灸「浮針」,使症狀得到改善。

 

想針灸舒緩痠痛又怕痛? 新型浮針降低痛感 有效舒緩痠痛

 

何謂新型針灸「浮針」?中國醫大附醫中醫傷科主任黃敬軒醫師說明,浮針其實已經問世24年,首次於1996年在中國廣東省被提出,之後不斷研究改良,於2012年編入中國全國高等中醫藥學校本科教材。浮針與傳統針灸最大的不同,主要在於施針的方式以及針具。傳統針灸是採垂直同時旋轉入針,在過程中對於痛感較敏感的患者會感到疼痛,同時視覺上的恐懼也較大,因此容易使部分患者產生抗拒,而浮針則是採用平刺的方式入針,相較於傳統針灸需扎入肌肉層,浮針則是在皮下表淺處作用,且扎入後可水平掃散,因此約扎入1-3針即可完成,不像傳統針灸在患部往往需要多處進針,減少針不斷扎入體內的次數,在痛感上、視覺上都較傳統針灸容易讓患者接受。

 

而在針具上為了配合浮針的特性,也做了許多的改良,面前已經是第五代的針具,黃敬軒醫師解釋傳統針灸的針具較單純,直接就是細長型的針搭配子彈型的針尖,以便扎入肌肉層、刺激穴道,達到治療效果。而浮針的針具則較傳統針具來的粗,外層是塑膠軟短,內層是金屬針芯,針尖也採用斜面設計,入針後並不會產生太大的痛感,同時在掃散時可先將金屬針芯退入塑膠針管內,並用卡榫固定,避免金屬針尖掃散的過程中傷倒皮下組織,因此能更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感,並在預計的患部內進行多點的刺激,達到治療的效果。

 

許多像是筋脈不舒、血滯不通所導致的頸肩、腰痛、腿痛和一些內科、婦科雜病,尤其在傷科和疼痛科是非常適合採用浮針治療,黃敬軒醫師表示浮針可以大面積持久地通筋活絡,促進新陳代謝,激發人體自癒能力,同時因為作用在皮下表淺,所以不會扎到神經、骨頭等區域,因此安全性非常高,而且在施針的當下即可感受到症狀舒緩,患者立即就能感受到治療有感、減輕不適,對於長期為痠痛、疼痛所苦的患者,無疑是一大福音。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中國醫大附醫中醫傷科主任 黃敬軒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針灸】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3090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想針灸舒緩痠痛又怕痛? 新型浮針降低痛感 有效舒緩痠痛

相關推薦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今凌晨發生確診者落跑的事件,71歲確診陳男在家隔離時因失眠到聯醫仁愛院區就醫,院方安排在組合屋觀察突然情緒激動,拿拐杖破壞組合屋玻璃,在經過警方制止,醫師給予藥物後,今上午9時,陳男未經同意擅自離院,調查後發現陳男是通緝犯,警方派員搜查,陳男已於今下午追捕到案。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升溫,全台仍維持第三級警戒,如何做好人流管制成為防疫的一大重點。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召開記者會,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說明,夜市、傳統市場安心採買守則,包括落實「市場減少出入口,落實實聯制分流管制」、「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以及「飲食外帶、禁止試吃、熟食攤有遮罩」,希望透過強化分流方式,...

閱讀詳情 »

北市信義區上週才爆出長照養護機構群聚感染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宣布要調整疫苗施打順序,將長照機構照護人員列入優先施打的名單。今天又爆新北市土城某養護中心發生群聚感染,已知1人染疫後,另25人快篩陽性,緊急清空安置。陳時中表示,疫情對於老年人健康威脅較大,現已在擬定將老年人接種順序提前的計畫。北市上週...

閱讀詳情 »

台灣爆發本土疫情,外界劍指原因出在將國籍航空機組員返國檢疫,放寬為「3+11」天。對於相關決策過程未見完善、疑缺少會議記錄,監察委員將申請調查,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回應,抗疫一年多來,要處理的案件真的非常多,很多沒法做成完整會議記錄,但後來都會走公文的程序,有行政上不完備之處,請監委們見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