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意外被老鼠咬傷? 最該注意的是這疾病

意外被老鼠咬傷? 最該注意的是這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12月9日出現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本土案例,打破一個多月的0本土紀錄,由於染疫者為中研院實驗室前員工,曾二度被實驗鼠咬傷,外界也猜測是否為感染源,不過11日指揮中心也初步排除鼠咬感染。然而戶外或是水溝中都可能有老鼠的蹤跡,若不幸被老鼠咬傷,應留意是否有畏寒、發燒、頭痛、嘔吐等症狀,有可能感染漢他病毒。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2021年至今共8人感染漢他病毒。桃園市一名51歲男性,10月底曾於住處被鼠類咬傷,11月5日起出現肌肉痠痛,陸續有噁心、嘔吐、頭痛、發燒、後眼窩痛、腹瀉等,因症狀未改善於11月7日前往醫院就醫住院治療,經二次採檢後於11月26日由疾管署研判確診,個案目前已出院返家休養,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

漢他病毒人畜共通傳染 接觸鼠糞或被老鼠咬傷有風險

疾管署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是由漢他病毒(Hantavirus)所引起的疾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嚙齒類動物(如老鼠)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感染後依臨床症狀及病程可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漢他病毒肺症候群」。

嚴重恐致呼吸衰竭、休克 被咬應特別留意症狀

「漢他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一般是12~16天,三大臨床表徵為發燒、血小板減少、急性腎衰竭,通常會突然發燒且持續3-6天,然後轉變為出血症狀,可能演變為急性腎衰竭。「漢他病毒肺症候群」通常在發病4至10天後才會開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一旦心臟及肺部不適症狀出現後,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

在確診為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前視情況給予必要之抗生素治療,及早給予特別照護以迅速矯正肺和血液電解質之平衡。

飲食業者留意環境衛生 留意防鼠措施

疾病管制署呼籲,「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業者應留意環境衛生,驅除建築物中的鼠類,及採取相關防鼠措施,防範疫情發生。

發現鼠類排泄物 應密封丟棄並消毒

疾管署提醒,農曆春節將至,提醒民眾大掃除時,如發現鼠類排泄物,請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除,由外往內擦拭汙染區域,再使用清水擦拭;另為避免病毒飛揚於空氣造成傳播,請使用清除污物之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

【延伸閱讀】

沒被老鼠咬也可能染漢他病毒! 這些感染途徑莫輕忽

AZ 新藥預防 COVID-19 保護力達 77% 獲美FDA緊急授權使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作為高血壓和心血管專科醫師,在預防心臟病工作上,有個令我沮喪的現實是,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們已經在心臟病的迷宮中,直到他們已經走在「動脈故障路徑」,或已被擊倒在旅程終點的磚牆前。 如果他們早知道在旅途剛開始,便趕緊走出迷宮,或是走出心臟病快車道和動脈故障路徑,有多麼的容易,或者更好的是,如何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33歲的鄧先生原是一名重機技師,在104年出現左半邊上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經檢查才發現是出血型腦中風。經過住院復健治療後,雖可持拐杖行走於平地,但因平衡及協調能力仍不足,經常跌倒,最令他難過的是,面對襁褓中的孩子,卻無法雙手抱著她給她安全感。 經專業復健 重拾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夏季來臨,天氣也越來越炎熱,全台紫外線皆達過量級,對於皮膚傷害大。當你出門時,是否常因為面對太陽的強光而皺起眉頭?若長時間重複同一個表情容易導致皮膚出現深刻的表情紋,尤其是「皺眉紋」,且臉部眼周皮膚較薄,若不注意,當心老化紋路提早出現。 紋路隨著年紀爬上臉龐 皮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會在生氣的時候,忿恨難平的用手握拳去捶打牆壁;醫師提醒,力氣過於猛烈的捶打牆壁,很可能因此而使得手掌骨骨折,雖然掌骨在功能上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卻也應該要保護好,否則就得要以手術才能治療。 多是因為一時衝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信彰表示,門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