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愛媽媽刻不容緩 有「益」「腸」健康

愛媽媽刻不容緩 有「益」「腸」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103年最新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9年蟬聯冠軍。主因與不當飲食習慣、肥胖不運動息息相關;適逢母親佳節應該為媽媽的健康把關,除了物質上的給予,讓媽媽「腸」保健康,才能夠健康呷百二。

謹記321守則 「腸」保健康最安心

腸道保健專家王輝明醫師表示,103年台灣每10萬人有44.7人罹患大腸癌,是全球大腸癌發生率最高的地區!現代人壓力大,職業婦女身兼家庭兩頭燒,外食、作息不穩定,加上大腸癌初期未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大腸癌出現症狀,需要非常久的時間,因此等到症狀發生就診時,大多情況都不太理想。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來預防癌症的發生呢?王輝明醫師建議民眾要謹記321守則:

三不:不吃加工食品、不高油高鹽、不過量菸酒
二多:多補充益生菌、多吃蔬果補充纖維
一檢查:一定要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研究:60歲以上體內好菌僅存1%至5%!

國外研究發現,體內益生菌佔總菌數的比率,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到了60歲以後恐僅存1%至5%。

而情緒、毒素、免疫力與癌症的發生有很大的關係。毒素若是堆積在腸道內,除了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腸道細胞發炎、病變外,也可能會經由循環系統至其他器官,造成其他臟器細胞病變,因此排除毒素是抗癌最重要的一環。

王輝明醫師建議平時應增加益生菌的攝取,促使腸道健康、維持消化道機能,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菌種有17種,每一株菌種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像大家比較常聽到的比菲德氏菌,就單純負責腸道蠕動,要改善過敏、增強體內免疫系統,就要交由其他菌種才能完成。抵達腸道中的益生菌越多,效果就越顯著,這也就是所謂的「益生菌療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6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18歲高中生,近日來看到同學瘋狂迷上寶可夢,讓沒有手機的他很羨慕,某次竟發現自己不需要手機,竟然在校園內抓到好幾隻神奇寶貝,還開心的和同學分享,沒想到卻遭同學罵神經病,甚至在網路留言取笑他,讓他一度傷心躲在家中不敢上學,直到爸媽發現後,和學校反應,輔導室婉轉建議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嬰幼兒必須要接種疫苗預防疾病,詳閱兒童健康手冊中疫苗接種卡,幼兒出生滿2年3個月,共要接種16劑疫苗,接下來到滿5歲至入國小前,還必須追加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四合一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以及日本腦炎疫苗;家長可別忘了帶孩子去接種疫苗。 四合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說到自體脂肪移植,一般人所想到的可能只是醫美方面,例如可以隆乳、淚溝填補,或是面相中太陽穴附近的夫妻宮凹陷,也有人會以自體脂肪來填補;殊不知,還有很多疾病也可以利用自體脂肪來做治療,例如聲帶沙啞,以及婦女尿失禁,也都可以用自體脂肪來幫忙。 需要量大的填充物時 自體脂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針對心臟病的治療也有新的發展。一名10歲女童從小就有心室中膈缺損,持續有在追蹤,由於心室中膈缺損處己達1公分,最近就接受了心導管微創手術治療,而且手術傷口只有二個小洞,恢復很快,手術隔天就能出院。 開胸手術傷口大且會留傷疤 心臟以「心中膈」分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