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愛滋新個案「台女每年多3%」 缺戒心!調查曝近8成確診前從未做過篩檢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愛滋防治有進步,國內的愛滋新診斷個案數已連續3年每年下降12到20%,不過,疾管署近5年統計顯示,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每年仍以近3%比例增加。衛福部桃園醫院愛滋病照護中心今(18)日進一步公布最新一份「女性愛滋感染者生活現況調查」結果,就發現有近8成女性個案於感染確診前從未做過HIV篩檢,凸顯多數女性對「愛滋」缺乏戒心。

桃園醫院今年首次與哥倫比亞籍藝術家畢七月(J Triangular)、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及台灣露德協會合作,邀請3位女性感染者透過影像細膩闡述自身故事,共同剪輯成《Hope Drops滴水希望》將在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當天,代表亞洲於全球百間美術館中放映展出。

在台灣,一般刻板印象多聚焦在男性感染者身上,但醫界跟民間團體疾呼,女性感染者的健康狀況,不僅長期遭受忽視;社會與家庭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汙名化標籤,使得女性長期陷入沉重精神壓力、自我懷疑與不公對待。

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本次調查即發現,有79.2%女性個案於感染確診前從未做過HIV篩檢;同時,有超過12%的人因愛滋發病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求診後才被告知確診感染。不僅凸顯一般大眾對於愛滋感染仍存在迷思,也看出多數女性對愛滋缺乏戒心。

調查還發現,高達4成的人因感染者身份造成生活上困擾、近2成的人為此至身心科就醫、近3成的人曾因感染者身分就醫被拒或遭歧視對待,甚至16.9%的人因HIV感染的汙名而被人以肢體或語言的暴力對待。

鄭健禹說,女性感染者所面臨的艱辛處境與巨大心理壓力,外界難以想像,尤其台灣社會對「性」觀念保守,愛滋又與其連結強烈,使得女性感染者經常被貼上「性生活混亂」、「不貞潔」、「不檢點」等負面標籤,甚至被懷疑為性工作者,承受龐大的社會偏見與誤解。

另一方面,調查強調,許多女性感染愛滋後,往往帶著「因愛滋被剝奪了生育權利失去女性價值」或是「大概一輩子都無法成為人母」的想法,感到自卑、遺憾,有超過4成女性感染者因此不願意懷孕生育,6成5的人擔心自己把病毒傳染給另一半,在追求性與幸福的路上深感焦慮與負罪感。

鄭健禹強調,隨著愛滋病篩檢及治療方式日新月異,近年國際大力倡導「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概念,透過國際大型研究證實,感染者只要穩定服藥至血中測不到病毒,即使有無套性行為也不具傳染力,感染者也可以懷孕生子,一樣享受良好健康的生活品質及美滿的家庭生活。

民間團體也呼籲,民眾應了解「愛滋病毒不會挑人、不會挑性向」,一起把這些標籤去掉,能包容並體諒感染者處境,才能讓更多感染者願意面對陽性結果及後續的穩定就醫。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骨髓移植後腹瀉、血便快要命! 北榮靠「一管糞便」救回血癌女

誰能優先打到第三劑? 莊人祥揭全台「26.3萬人」有資格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針對8千員工進行全面大普篩,進行了一整夜還沒結束,但台大醫院今(20)日證實,篩檢中的確有「陽性」反應者,但經PCR檢驗確認部分卻呈現陰性,不排除是偽陽性,讓醫院「鬆了一大口氣」,仍需交叉比對,最終交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而台大醫院普篩人數可能比8千人更...

閱讀詳情 »

近日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公佈,台灣成功研究治療新冠肺炎輕症的中藥處方「清冠一號」,造成大家熱烈討論,你知道什麼是「清冠一號」嗎?  台灣「清冠一號」並不是中醫藥典籍上的傳統處方,它是以明代《攝生眾妙方》所輯之「荊防敗毒散」為處方基礎,結合COVID-19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的「病邪入肺化熱」,由衛...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陳儀潔、李文成、王聿瀠、羅偉哲/台北報導 全國齊升三級警戒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上午首度邀集22縣市召開「全國防疫會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會後也召開記者會說明達成6點共識,其中包括請各地方政府儘速盤點「熱區」要廣設採檢站,但各地的採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病例多點爆發,讓站在第一線篩檢、診療的醫護人員面對最大風險,其中新北市的板橋、土城、樹林更是疫情「熱點」,在衛生福利部、新北市衛生局及新北市醫師公會支持下,特別專案撥補一批疫苗,今(20)日在亞東醫院替上述「熱點」的400多位基層醫療院所醫護開打。 亞東醫院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